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淄博533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淄博533社区
查看: 246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汶川大地震的震害想到现在的建筑质量(整理版)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0-7-6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dsf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板凳
发表于 2010-7-11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d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原发表于淄博533社区社区的《淄博533社区杂谈》和孔圣读书网论坛,是随笔形式写的,现整理成文,重发于此。)

     汶川大地震,天灾也。至今已死六万五千多人,而且人数还在继续增长。地震发生在下午两点多,墙倒屋塌,绝大部分人是被房屋倒塌砸死砸伤的。还好震时是白天,许多人在户外,户内之人有的也能跑出躲避,幸免于难。假如也是唐山大地震那样发生于凌晨人们酣睡之时,死伤必然大大高于现在。

灾害发生,举国哀痛!中央救灾及时,减少了多少伤亡!
  
     大灾过后,人们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假如房子不倒,不就极少死伤了吗?是的。想当年唐山大地震后,举国上下,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抗震问题。地震部门自是全力研究预报问题,建设部门则是全力在房屋抗震问题上下功夫,重新划分了全国抗震烈度区,在震害调查和抗震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原则新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了建筑施工规范,并出了旧建筑抗震加固规范。比如对以前国内流行的砖墙预制板(唐山地震时此类建筑大量倒塌,预制板被建筑界和唐山市民称为“要命板”)多层建筑就规定,高烈度抗震地区废除预制板,采用现浇楼板。低烈度区必须在预制板周围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层层圈住,预制板间缝隙必须用现拌混凝土灌实,并且在板面和板缝里加拉结筋;每间砖墙转角处要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层层圈梁相连箍住砖墙。圈梁和构造柱上下纵横相连形成一个小框架结构,把楼板和墙体全都牢牢箍住。并对圈梁和构造柱作了最小断面和最小配筋率(配多大钢筋)的硬性规定。对施工质量,比如砖墙的砌砖沾灰率(现在叫“饱满度”)等也做了硬性规定。
    
     唐山大震灾,对国家和全国人民都产生了极大的震憾,对建筑界尤甚!
    
     说个实例吧。1975年我设计了某市百货大楼,五层(地下一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七度抗震计算设计。那时,国内连计算器都没有(我只在一位有亲戚在日本的老工程师那见过一次,他也是那亲戚刚从日本带来送他的),更不要说用计算机算了,我的计算工具就是计算尺,按国家规范一点点的计算。计算书大约一百七八十页,厚厚的一大本。图纸出去了,施工单位是省属某市建筑公司。1976年四五月动工。在七月份刚出地下室做一层时,甲方人员告诉我,建筑公司的人对我好有意见,说我设计保守了,用钢量太大,钢筋密,工人不好干活。当然,说是这么说,没有我的变更,他们还得按图施工。我到工地时,也感到工人师傅看我的眼中有怨气。我是按规范一点点抠着算出来的,出来结果后,我没有保守点随意增加钢筋,当然这时不管人家怎么说,我也不敢随意减少用钢量。就在那时,唐山大地震,消息和震害情况层层下达,我到工地去,工人师傅看我的眼光变了,看得出,没有怨气了,倒多了几分尊敬。。。。。。
    
     也在那前后,我也亲眼看到,建造一座五层砖混结构的旅馆,砖是150号的,很好,沙浆标号也没问题,就是砌筑时饱满度没达到规范要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检查结果为六十多点),就把砌好的砖墙生生用大锤敲了重砌。
    
     也许是多少年没有大地震了,人们的思想淡漠了。现在的建筑质量真是不敢恭维。不说空话,还是用我亲身经过的,亲眼见到的实例说话吧。
  
  一,
  
      前四五年,我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当副总工程师兼一个分公司的总工程师。我去时,公司开发的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正在施工。该项目总面积十多万平米,除一栋商住楼(24层)约四万平米外,其余全是大跨钢结构商业交易大厅。其时,商住楼主体到十层。一天,一位公司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很有施工经验的一级建造师)陪我在工地巡视,突然他叫我看商住楼的大梁,惊叫说梁上怎么会有一道道的裂缝呢?我眼近视,看不见,请人拿来梯子,爬上去一看,倒抽一口冷气,真的,每根大梁上都有横向裂缝,而且很规则,大约一米多就有一条。请省建筑研究院来人做超声波无损检测,证明是贯穿裂缝,也就是说,每根钢筋混凝土大梁除钢筋是连着的,混凝土都断成了几截。再检查其他部位,发现每块楼板上都有许多不规则裂缝,上面倒一点水,板下马上滴下水来,说明也是上下贯通的裂缝。当然,原因后来是找出来了,商品混凝土厂为了降低成本,在混凝土里掺加了一种不值钱的填料,这种东西收缩性很大,罪魁祸首就是它。
    
     还有没有别的大问题?我主持组织一些人对这工程的主体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工作做到一半,一天下午,首先发现问题的那位技术人员在工地被建筑公司的施工员和几个农民工打了。
  
   晚上,公司高层照例集在会议室开会交流一天来的方方面面情况,大家听到该分公司的总经理表情凝重地说那位技术人员被建筑公司的施工员和农民工打的消息后都大为震惊,面面相嘘!被打的理由竟是:十二层楼面的钢筋质量他已验收过了,为什么下午又邀我再次去验收,我又提出了一些质量问题!
    
     那位技术人员性格有点躁,但是很好的个人,性格直爽,技术好,工作负责。被打的理由又实在荒唐。看得出来,听说这些,大家心情都不好。但奇怪的是,会场居然沉默多于义愤,大家都有一种欲言又止,无可奈何的味道。
    
     我来不久,感到奇而怪之:出这种事,为什么不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提出跟他们公司交涉,要建筑公司出面处理这事?搞不清啊搞不清~~我隐隐感到,这次对工程的主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可能捅了马蜂窝,这才是那位技术人员被打的真正原因。我,可能也快了。。。。。。
    
     但我真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快。
    
     当晚九点半,当我手里提着路上买的明天当早饭吃的茶叶蛋什么的小食品从大街拐入一条小巷、又拐一个弯快走到小区门口时,只见大门口有一个年轻人迎面向我走来,有点奇怪,因为他不像一般路人那样自走自的路,而是照着我直向我走来,速度还不慢。抢劫的?我偶然一回头,居然发现后面有个同样打扮差不多的年轻人就跟在我的后头。就在我警觉的那一瞬间,前面那个抬起右手照我脸上就是一下,但我没感到很疼。我马上大叫:“干什么的?打劫!”同时还手用拳头向他们砸去。时间还不太晚,这里离大街有约一百米距离,又是个死胡同,可能他们怕有人听见后出来人不好跑出去吧,他们返身就顺小巷向大街跑去,我在后面拼命边跑边追。我感到脸上有东西流下来,一摸,一脸的血!原来那小子手里是夹着小尖刀的。我马上想到,下午项目部的那位技术人员挨打,现在轮到我了。快十点了,大街上还有不少人,街口就有好几个男女在走路。我大叫:“抓住他们!”我离那两个年轻人也就二十米的距离。可是,现在这世道,有管闲事的吗!那两个人跑到大街上,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分头跑远了。。。。。。我的手机没电了,我走到路边省地质局的传达室,说我碰到坏人了,你看我脸上满脸是血,借个电话报案,居然回我说,没有电话。我只好再往前走,走到一个小店,用公用电话给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打了个电话,他叫我等着,他们马上就到。住处离公司很近,步行也就二十分钟,他们开车很快就到了。
    
     他们要我先去医院包扎,我坚持先去派出所报案。我直接就向民警说了,我认为不是抢劫,是工程质量不好,经不起检查,是报复,是某建筑公司的事!
    
     去市中医院,伤口缝了三针。
    
     第二天,那位副总跟我说,希望我不要告诉我家里人,暂时不住在宿舍,也不去公司上班,说怕人看见了我的伤口影响不好。让我住在宾馆疗伤,定时去医院换药。
    
     过两天,那位项目部技术人员虽经公司百般挽留,还是坚决辞职走了。
    
     几天过去了,打了就是打了,公司没有对建筑公司有任何说法。我也慢慢明白了,这是为什么。这个项目是这样运作来的,工程有十几万平米,除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就是大跨钢结构,总投资约四个亿上下,是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公司董事长通过与政府的关系弄到了省内某市一块地的土地文件,但没钱,土地费是欠着的。找来找去,找到了省城这个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帮开发公司董事长在银行找到了门路,把土地文件押在银行,贷出款来,缴了土地费,拿出施工许可证,工程就上了马。至于土建、安装费用,建筑公司垫资到高层十层主体,这时就可以开出卖房许可证卖房了,卖出钱来再一步步还钱。我当时就对跟我说这些经过的工程部现任经理说:这不空手套白狼吗!
    
     你说,如此关系,能怎样?
    
     公司让我回家养伤,工资照发。
    
     回家不到一个月,公司副总打电话问我,钢结构接头中间不满焊,用焊条头什么的填填,只在外面跑一遍行不行?我回答他:不行,必须满焊。我提醒他:我们的交易大厅是大跨钢结构。
    
       他说他希望我早日回公司。
  
       回到公司,那位副总经理告诉我原委:三层的交易大厅是大跨钢结构,是请当地一家比较知名的钢结构厂施工的,现在进展到工程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工地的一名电焊工不知是跟公司还是跟施工队闹矛盾了,要离开了,为了报复,就直接跑到开发公司工程项目部揭发了这个“秘密”:电焊接头外面看着是焊了,里面都是用焊条头什么的填填的,是空的。他也已问过北京某大学他专搞钢结构的同学,回答跟我说的是一样的:应该满焊。他问我怎么办,我说,这么大跨度的钢结构,不是闹着玩的,建议他先要求超声波全面探伤,查明实际情况,然后再视情况补救,反正不能留下工程隐患。。。。。。工程进展至此,再做这样的工作,光“超声波全面探伤”吧,那么大那么高的空旷大厅,必须搭好脚手架才能上;三层了,那么多接头,一个个探去,要探到猴年马月?!工程可是要限期完工的,某年某月某日的商品交易大会可是届时要在这里召开的,有关政府部门的通知早就下去了。
    
    这些事,探伤也好,补焊也好,都还得原施工的钢结构厂来干啊!开发公司能有啥办法?
    
    能吓唬人的就是:扣钱。我们全班在家的副总经理和管技术的人员浩浩荡荡开赴钢结构厂去跟他们会谈。厂方态度十分傲慢,厂董事长到后来跟我们的那位副总在会议室就吵起来了,还当场拍着桌子扬言要打我们的那位副总。天,怎么会是这样的?会谈不欢而散,毫无结果。第二天,我在工地上,钢结构厂的一位副总经理到现场,在会议室跟我恶狠狠地说,你们公司那个副总不是说要扣款吗?试试看,这里的黑社会,只要我们一句话。
  
       事至此,还能怎样?这么大的事,不了了之了!
    
     这样的钢结构交易大厅,外面看着高大、华丽、雄伟,天啊,万一地震。。。。。。
    
     再看看我们公司这个工程项目部的组成吧。
    
     工程开工约已七八个月,冬天打的工程桩,主体到我去才上了三四个月,高层部分十天一层,但工程部经理却已换了一任。前任经理是公司董事长的堂弟,农民,初中文化,三十四五岁,在农村当过一些年的泥瓦匠。他与建筑公司的关系甚好,整天混在一起。据说因为关系太好了,所以董事长没办法只好把他给撤了。但他还是二三天来一次工地,不知干点啥,看着挺忙乎。他来这省城也就两三年,但已买了房子,把父母、老婆、孩子都从农村搬来了,开着公司的小车,孩子不大,在上省城的一家贵族幼儿园。现任经理二十七八岁,女,一中流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董事长的堂弟(农民,也是二十七八岁,公司副总经理,不知负责啥,听说和外面社会上的人关系很多,与前任工程部经理不是一个父母。董事长的父母兄弟众多)媳妇,人正派,也有能力,肯干,可惜的是,专业不对路,对建筑一窍不通。虽说她是迎难而上,可也真难为了她。下面具体管施工的技术人员,土建方面是两个,一个就是挨打后坚决走了的那位,还有一个是大专学历,在工地上干了五六年了,一直搞管理,没当过真正的施工员,但也有点经验了,可他不是仗义直言的那种,给点好处就啥也看不见了。
    
     不是还有监理吗?当然。工地上有个专门的监理办公室,可常在人员只有一位,二十五六岁,据说大学毕业不久,不大去工地,就在办公室坐着。总监不常来,有事打电话给他才来,有时打了电话也说有事不能来。这么大的工程,为什么监理是这样的?慢慢的,我知道了。这个工程造价约四个亿,按监理费百分之一算的话,约四百万。但开发公司没钱,只肯出十几万,两方说好,监理公司只是来做做资料的(工程没资料是无法走验收程序的)。
    
     说到工程资料,就我所知,百分之九十是做出来的,是假的。是为了验收必须有这么个东西,是将来有这么个东西要进档案馆而“做”出来的。你在工地上见过几个质量员扛着仪器,拿着靠尺在那真正的一点一点测,一个数字一个数字记,最后形成真正的资料,对照“规范”,评定真正的“合格”、“优良”?话说回来,就算测了,那“合格”的数字当然往纸上记,那“不合格”的呢?也记?那不自己找抽吗!返工?谁拿钱!有人会说,不是有监理监督着吗?监理,这个工程就是这样了,会不会有效监督,我不说大家心里也有答案了。别的工程怎样,请看后文叙述。
  
       事至此,我这个搞技术的副总工程师是无能为力了。但这工程质量上的大事还不止此。
    
     过几天,我们几个管技术的到另一省会城市的分公司去,那里正在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切还没开始。那里的工程部经理(第一次见面)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跟我说现在正在施工的那个工程灌注桩基础的事。他是被撤了的那个前工程部经理的堂兄,据说原来也是农村泥瓦匠。他说,去年这个工程打桩时他也在那里,但它在工地上不是说了算的,说了算的是他的堂弟。打桩队是他堂弟从几百里之外找来的关系户。他也告诉了我打桩过程中施工队偷工减料的种种劣行,讲了桩基存在的种种问题。。。。。。听得我汗毛直竖!这样的队伍,这样的灌注桩基质量!天哪!人住在里面睡得着吗?当然,住户是不会、也永远不可能会知道这一切的,档案馆里的资料肯定是合格的,别的你啥也看不到。看着上面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大楼,他们还会觉得“风雨不动安如山”呢。
    
     回公司后,我真的好几天睡不着觉,反复考虑该怎么办。我不想挨第二次打,但让我在这样的偷工减料大事面前沉默,也决不是我的个性,更何况我也理解那位告诉我这些情况的经理的意思。我把这事告诉了办公室主任,问她怎么办好,因为她也是董事长的秘书,她认为我向公司打个要求调查桩基质量问题的书面报告比较好。我这样做了。报告上去,石沉大海。。。。。。
    
     我反复想了,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角度看,当然要查。但查实了,又能怎样?楼炸了去?呵呵。。。。。。
    
     正好这时,家乡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打两次电话给我,说接到了一个大工程,十分希望我回去技术把关,我就打了辞职报告,跑了。
  

0

主题

1

帖子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
5#
发表于 2010-7-5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顶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人才能视质量如生命。
  哎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二,
  
       有位网友说:“各有各的难处! 干工程的要是不偷工减料就不赚钱,按照正规建造得赔死。”这话表面上看无理,实则有理。
    
     现在的施工队伍,我们不绕弯子说,不给人点“意思”,你能接到工程吗?争着做的那么多,为啥偏偏要给你做?表面上是“公开、公正、公平”,不底下做点工作,你也许连进那“公开、公正、公平”的地方去招标的可能都没有。至於说什么“定向招标”啊,“陪标”啊,什么什么的鬼门道,我也不想在这里多说。反正,工程到手,你不可能一个子不花!大家不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有“潜规则”吗?队伍开进工地,方方面面都得孝敬到,都得摆平了才行。看是笑话,不是笑话,居委的老太太你也得摆平。不然,端张椅子坐你工地门口,叫你的人和车出不来进不去,怎么说?影响街道卫生。现在的检查、评比也实在多,安全啦、质量啦、文明工地啦,区里的、市里的、省里的,到最后,验收吧,主体验收,竣工验收,土建验收,设备验收,消防验收。。。。。。我的天,那方神仙来了不得吃好、喝好、再带点啥?。。。。。。这都要花钱。钱从何来?老板决不会从家带点来白贴吧?当然从工程费里出。定额里有这些费用吗?没有。这就是上面网友说的“各有各的难处!干工程的要是不偷工减料就不赚钱,按照正规建造得赔死。”这句话的道理。
    
     还是说实例吧。
    
     99年,我在 × 建 × 局的一个工地上当项目总工程师。
    
     当接我的面包车沿着工地围墙慢慢驶过,我看着墙上一幅幅介绍该大公司过去宏大业绩的图片和大字广告时,我也深为能成为其一员而感到自豪。
    
     该工程是幢高层框架结构公共建筑,1 米 5 厚的钢筋混凝土筏基。
    
     说实话,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很注重工程质量的。我到这个工程的二包单位--号称中国建筑之乡的一个乡建筑队的工地办公室,找到经理,请他注意这个整体厚底板的钢筋和混凝土质量。你知道这位经理是怎么回答我的?他说:“× 总,你就别跟我谈这质量了,多给我们出出省钱的主意吧。”这是大实话。对外,因为文件规定工程是不得转包的,所以,他们只是以劳务名义出面,默默无闻。我们项目部从经理到预算、质量、材料、实验员一应俱全,全有对外的口子和人员。他们是从不和外面打任何交道的。但实际上呢,他们的那套班子也是全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典型的“二包”--包工包料。我看过那份决不可让外人看见的内部转包协议书,其条件之苛刻,我都倒抽了几口凉气,简直难以相信。人家说被总包单位扒层皮,这是连肉也刮得干干净净了。但我细想,也能理解。×局那个摊子小吗?那么大个摊子,租的房子要钱吧;这个处那个室的多少人吃饭啊,不都得发工资;再看那大小车吧多少啊,一辆辆都大张着口在那喝汽油!谁都知道工程不好接,据说手里工程也不多,不这么办怎么办!
    
     凭良心讲,主料是没有减,但工是绝对偷了的。底板钢筋扎到最后阶段,我下去检查了一下,发现还有许多主筋没有焊接,我请他们一定焊好,他们嘴上答应,商品混凝土“哗”下去了。。。。。。我能怎么样?我掉泪了,我真的跑到一边掉泪了。
    
     这就是我们国家队的施工队伍和质量。
  
  三,
  
       四年前,我受聘为国内某知名大设计院驻某市某 60 万平米居住小区的现场设计代表,负责全权处理现场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设计问题。  
    
       许多人认为,买房子就要买高层框架结构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这样的房子结实、抗震,住在里面放心。从外表来看,这样的大家伙巍巍耸立,骨架除了钢筋就是水泥组成,是够“结实”的。但其实不然。首先,从设计角度来说,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只要设计指标--比如抗震烈度一样,只要施工没有问题,到时震害结果是差不多的;其次,框架结构建筑施工难度比砖混结构大,更容易出结构事故,而框架结构的一大特点是,计算时是按空间框架设计的,所以“牵一发动全身”,一点出问题,很可能引起整体倒塌。
    
     该小区全是小高层住宅,全部是短肢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墙的厚度为 200 毫米。
    
     一天,我和监理公司的一位总监一起到了一栋楼上,该搂主体已到八层。这位总监还年轻,也就三十四五岁,有点顽皮。他不知怎么的在楼板上检起一根一米三四长的钢筋就舞动了起来,舞着舞着,还喝了一声“着”,就把钢筋向混凝土剪力墙上刺去。我看着好笑,心想你力气再大也不能把二十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戳个窟窿吧。没想到,这一下捅上去,还真是在墙上捅出了一个深深的窟窿。这一下,我们两人都傻眼了。他赶紧拔出钢筋,我们凑到窟窿眼前去看了个究竟。洞外皮只有薄薄的一层水泥,大约四五毫米厚,里面就全是白色的泡沫塑料!
    
     我们两人还真是傻眼了!谁也没见过这种情况。阅读此贴的朋友,你见过吗?你听说过吗?
    
     总监马上打电话把建筑老板叫到现场。老板是位毕业了五六年的文科本科大学生,一直在建筑公司办公室当文员,去年看建筑公司的老板们賺钱好容易阿,便也动起了当老板的念头,挂在本公司,以公司的名义接下了几万平米的小高层建筑。没有启动资金,就动员全家出去借,他六十几岁年迈的父亲还在工地上看仺库。他很快来到现场,当然也傻眼了:怎么会这样!
    
     事情不复杂,一说就明白:由于建筑物较长,在中间设置了温度伸缩缝兼抗震缝,宽 150 毫米,缝两面是各 200 厚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这种缝的正规施工方法应该是支四道模板,浇出两面墙,留出一道缝来。为了省钱,他们只支了最外面的两道模板,把中间的两道模板省去了,用白色泡沫塑料代替。这种做法很不正规,不能精确保证缝的宽度和位置,但现场确有许多工地是这样做的,马马虎虎也就这样过去了。但这样施工必须两面两堵墙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因为流动的混凝土在浇筑时侧压力很大,计算公式是,根据帕斯卡定律,侧压力等于混凝土的容重乘以浇筑深度,流动混凝土的容重是 2.4T/m3 ,你说这侧压力有多大啊!假如一侧先浇,混凝土强大的侧压力就会把中间的泡沫塑料和扎好的钢筋向另一面压过去,形成该是缝隙的地方是混凝土,该是混凝土的地方是泡沫塑料--空的。现在,就是因为施工人员不懂这个道理,在一面先浇,就出现了该是混凝土墙的地方是泡沫塑料的情况。
    
     这是严重的结构质量事故!一,剪力墙的垂直传力线在中间断了。而且根据检查结果,泡沫塑料在墙上呈一个大洞一个大洞的形式分布,很不规则,最大时约要占横断面的三分之二。可以说,在静态时,这就是个危险建筑。二,该留的缝没有了。地震来时没有抗震缝,建筑物来回晃荡会发生碰撞。建筑物过长,热胀冷缩时没有温度缝可用,强大的温度应力会使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
  
       问题出了,只好补救。我首先提出,请省建科院来做超声波无损检测,探明各层空洞的大小和位置。但一算,光检测费用就要十几万,这可是个穷老板,没钱。怎么办,只好土法上马。我又出了个方案,让他们修补。建筑公司的老板答应得很好,一定认真施工,监理公司的总监胸部拍棏山响,一定严格监管,不折不扣按方案做。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就再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转眼工程要验收了。验收那天 ,我沿着房屋的外面走了一圈,走过抗震缝时不经意的回头看了一眼,看见缝里好像不是那么的“干净”,似乎有点什么东西连结着两面的墙。我就问:“里面是啥?”建筑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马上回答说::“是建筑垃圾。”里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我看了看说:“不像。是不是上次那个问题没有处理好?” 建筑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回答说:“不是。那个问题早就处理好了,一点问题没有。”
    
     回到办公室,我马上打电话请监理公司的总监来,问他,他如实回答了我:“没有处理。”
    
     大家想一想,这么重大的结构事故,居然没有处理,房子就要竣工交付使用,交到出了几十万的买房者手里了!不要说地震来时,也不要说热胀冷缩,房子就是这样站在那里,这也是个危险建筑啊!!
    
     事已至此,我说了老板一顿;你不懂,又不肯花钱,现在事情越弄越大。粉刷都做好了,敲掉重来?交工在即,何以向购房者交待?你的胆子实在太大了!
    
     我唯一的办法是:验收资料上不签字。我敢签吗!
    
     开发公司有关人员找我,我也不签。
    
     后来怎么办的呢?开发公司牵头,让建筑公司和监理公司写了个单子,写明将来房子出了问题与设计院无关,开发公司也签了个字盖了个章作证,设计院就另外找了个人签了字(设计院可以不买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的帐,但开发公司的帐是不敢不买的,活是人家给你干的,人家是“甲方”,现在的“钱”和以后的“活”都在人家手里呢。开发公司在现在可不折不扣是设计院的“生命线”,是“衣食父母”哪!)
    
     买房的业主是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切的,工程资料上也是决没有一字半点的。可怜的房主啊,地震来时,愿上天保佑你!
  
       另一个建筑公司承包的工程更多,除了短肢剪力墙的小高层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车库,大约六七万平米。
    
     在地下室主体验收时,我发现墙体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结合部与常规外观看着不一样,就叫项目经理找人把结合部砸开看看。一看,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干干净净,光光滑滑,一点黏结也没有。照例,为了保证上下两层新旧混凝土粘结良好,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浇新混凝土前必须把基层清理干净、保湿、浇时还要先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接浆,再正式浇筑新混凝土。这样,才能保证两层混凝土结合好,保证房屋结构节点处的“抗剪能力”。
    
     我跟该项目经理说,地下室由于在地下,四周有土顶着,对抗剪能力影响小一些,但上部结构绝对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存在,房屋是按抗七度地震设计的,柱根两层混凝土结合部是剪力最大的地方,决不容许两层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受到大的影响。我看过唐山大地震的许许多多震害资料,就是前两年在湖南一个县发生的七度震害的照片我也看过,其中一张就是,该县最好的建筑,县委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在震后就发生了根部混凝土被剪坏并有所位移的情况。将来某一天,这里要发生七度地震的话,这样的接头必然会发生这样的震害。当然,开发公司、监理公司的有关人员也都是知道我说的这一点的。
    
     几个月过去了,十几栋房屋的上部主体结构要验收了,一看,每栋房屋的每一层,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接合部都是跟地下室一样!项目经理照实说了,所有的新混凝土浇筑前,基层都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原因在,由于内部种种矛盾,他说了工人根本不听。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想法加固吧。加固只能用钢板打补丁,每一栋、每一层、每根柱打钢板补丁,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多少时间!这还不说,开发公司坚决不干哪!一加固,买房者知道了,房子卖给谁去?!
    
     大家看到这里,都会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了:除了不了了之,还能怎样!
    
     可怜的买房者!不要大地震,不大的地震--按设计能抗的七度地震就能毁了这样的房子。也不要说地震死人之类可怕的事,就是房屋震坏了,保险公司也不赔,银行的欠款你还得照还,可是,房子不能住了,不敢住了!
  
       去年,有位朋友的朋友说是要在某个花园小区买栋别墅,让我的朋友跟我说了两次,想让我去看看房子有没有质量问题。我问房子现在建到什么程度了,说是已交房了。我长叹一声:没看头了!外面的装修都能看见,再不好,也能敲掉重来。里面的结构怎样,看不见、摸不着,谁知道好坏?天也不知道啊!但最最重要的,恰恰就是房屋的结构!我没去,我没法去啊。
  
       一天,我还在吃早饭,开发公司工程部经理的电话就来了,说是已交工的一套房有质量问题,业主投诉到报社,晚报上已经登出来了,要我速去现场,拿出处理方案来。我到现场一看,是一根 50x50 长约一米五的木头在卫生间的混凝土楼板里没有起出来,木头在板的跨中上部。我请工人打了个洞,查了一下板厚和主筋位置,都没问题。我就叫他们把木头起出来,用高标号混凝土加膨胀剂补起凹坑,再重新好好做一下板面防水就好了。业主是当地一所知名大学的女教授,是给她儿子买的婚房。我给这位女教授解释了一下,这小事就这样过去了。
    
     假如都是出现些这样的小事,那多好啊。可惜的是,真正结构上的大问题业主们是不知道的,也无从知道起。这个工程,除上文所述剪力墙浇空和上下两层混凝土结合不好这两大质量问题外,还有好几个让人心惊的重大结构质量问题呢。
    
     学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的人都知道,钢筋混凝土梁板柱都有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问题,一般规定是 25 毫米。这个数字是经过无数实验和实例调查后得出来的。这个数字与一般的建筑设计寿命 50 年是相对应的。施工规范规定,其施工误差为 +-5 。保护层过小,钢筋外的混凝土很快碳化,用不了多少年钢筋就将锈蚀,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但如过大,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有效承载能力(也就是一般常说的 h0 )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是又一个重大结构问题。
    
     这个60万平米的居住小区工程,估计有一半的建筑或大或小存在这个问题。
    
     剪力墙是 200 厚的,最大的钢筋位移我亲眼见到的竟是到了墙中!一般的柱子主筋位移大约平均 30 毫米。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房子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已是危险建筑。
    
     问题的出现在于:不懂+偷工。
    
     开发公司的总工出身于建筑公司的施工员,因为做了开发公司老板的女婿,当然就成了公司的总工。至于工程部的经理和成员,资历深的做过一两年施工员,大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都是有点关系才进来的,你跟他解释这个 h0 ,他就点头,也不知是真懂还是假懂;监理公司的总监也是似懂非懂,下面的工作人员基本不懂;建筑公司呢,用工人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问题的预防非常简单,只要有关技术人员跟钢筋工交代清楚,在浇筑混凝土时值班的钢筋工负责把震歪了的主筋复位就可。
    
     可是,这样简单但对结构又影响极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除少数几个工程我硬逼着返了工或用钢板加固了之外,绝大部分又是不了了之。开发公司想着不能影响卖房,有了问题就硬压,不让处理,不让说~~
    
     工程资料,不用说,除了优良,就是合格,填上的数字谁知道是真是假,反正都是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根本就看不出半点问题。
  
      一天,也就才早晨六点多,电话铃就响了,开发公司的工程部经理慌慌张张地对我说:不好了,出大事了,塌方了,你快来。
    
     我有点奇怪,这几天工地上没有挖土方的啊,哪来的塌方?
    
     到现场一看,天,昨天夜里挖小区里的一条河道,挖土机挖的,一挖就是五六米深,河边新建的别墅离河道只有两米之遥,而且没有任何防护,不塌方才怪呢!塌了,房子下面的土向河道方向塌过来,把房子下面直径 300 的预制空心管桩给冲断了好几根。我跑到房子下面,钻进去看那桩,这幢别墅有四根桩成折线型断了,断点离上面桩顶承台底六十厘米左右,靠河那面的裂缝约有 3~4 毫米宽。当然,按常规推断,承台底的桩顶在相反方向肯定也会有裂缝,但没人敢把头伸过去看。
    
     开发公司那位工程部经理的意见是,不管它,房子眼下不是不会倒吗,把河的驳岸砌起来,把土填填好,就拉倒了--桩不做任何处理。我的意见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别墅一平方卖一万多元,现在桩上这裂缝宽三四毫米,要不了几年,钢筋锈蚀,由于氧化铁的体积比钢大,混凝土沿钢筋就会出现纵横方向的裂缝,进而剥落,那时桩基就很可能会出问题。所以对断桩必须处理。
  
       要处理,当然就要花钱,这钱,当然由挖土方的施工单位出。但让人纳闷的是,皇 & 帝不急急了太 & 监,开发公司的工程部经理怕那挖土方的老板花钱,力主不加处理就完事了!
    
    现在的开发公司很牛啦,建筑公司、监理公司、设计院,都得买他的帐:挣的他的钱嘛。说实话,凭着过去的经历,凭着技术水平,我是不大买他们的帐的。也许正因此,我的上司常告诫我:一定要千方百计跟开发公司搞好关系,关系第一。逢年过节时,我也看到,设计院的头头会开车过来,带上大包小包,给开发公司的大小头们,直至最下面的工程部一般人员送礼。至于平时有事来工地,顺便请吃请喝,那是不足挂齿的小小事了。
    
     一座好好的三层独门独户别墅,二百几十平方,卖价二百几十万,房主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房子下面的桩竟然是折线型断的,每根桩上下两道裂缝,张着大嘴呢。
  
       网友“不想成仙的鬼”说:“监理的饭也难吃啊!责任与收入极不对称!” 这话对。监理的饭确实难吃。说实话,我一直没去监理公司干过,就是认为监理公司待遇低。监理公司确实难。一是民营的,找活难。不光找活时要和开发公司“搞好关系”,接了活还得唯开发公司的命是从,搞不好,开发公司随时都可以找茬不要你(把具体监理人员赶走或干脆半途中止合同--找茬还不容易!)。二是待遇低。由于恶性竟争,监理费一压再压,所以监理的工资不高。在我们这里,应该算国内比较高的地方了吧,普通监理一月八百到一千,有的稍多一点;总监代理一月二千左右;总监(考上证的)还可以,一年五万左右。所以,能干的,负责一点的,宁愿去建筑公司当施工员(一般的二千多一月)也不去监理公司当普通监理。监理公司的监理员在我们这里一般不是退休老头就是刚出校门的学生。
    
     监理公司的人跟我说:他们的领导交待他们,在工地,最最重要的是,搞好关系。
    
     我也亲眼见过,开发公司有活要找监理了,你看监理公司的种种表现,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晚上去开发公司有关人员家“沟通”的,老总亲自出马应酬的。。。。。。
    
     监理人员敢随便“得罪”建筑公司,敢板着脸“找茬”吗?有时,建筑公司跟“皇&上”--开发公司的关系比你还铁,弄不好,“得罪”建筑公司就是“得罪”了开发公司的有关人员。
    
     说个我见过的实例吧。就在我上文说的那个工地上,一个监理公司派的总监代表和土建监理都是退了休的老头,总监代表以前是一个煤建公司的基建科长,土建监理以前是郊区建设局的技术人员。说实话,技术水平都不是很高,但也都不是外行。老人了,工作总体上来说是负责的,成天戴着个安全帽在工地转悠。但就因为跟开发公司工程部经理的关系没搞好,到年底,开发公司就跟监理公司说,不要这两个人再来了。他们就走了。换来的“总监代表”是个什么人呢?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原来是安装公司的起重工,因为跟开发公司的那个工程部经理玩得很好,开发公司的工程部经理就指名要他来当“总监代表”。我上文说过的短肢剪力墙中浇出大量泡沫塑料的房子就是他监理的。
  
       从上面所述我当设计院代表的那个小区所出现的四大结构问题(别的不很大的许多种种问题都不去说他了)可以看出,这个小区有重大结构隐患的建筑物大约要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这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这些有隐患的建筑物不要说等到较大地震来时会出问题,就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一有点风吹草动或过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大问题。有人也许会说,不必杞人忧天,有问题的不就你那个小区吗。不!我在的这个小区在我们这个城市来说,建筑质量算是中等偏上的。我看过别的小区,有的房子简直没法看,露筋的、钢筋大幅偏位的、柱子轴线偏移的。。。。。。比比皆是。而我们这个城市,在全省、全国来说,其建筑质量不说上等,最起码也是中等偏上的。为此,我真的很感忧虑。别看那些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小高层建筑,钢筋啊、混凝土啊,敲着梆梆的硬,看着坚牢异常,那是假象啊。究竟有多少建筑,结构上是真正达到了设计要求,是真正安全的呢?!
    
     有一点我是想明白了的:资料上的数字永远是合格的,监理签字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资料和实际不符怎么说?!这是一笔良心帐,不出工程事故,永远也查不出来。
  
       有些人也许对“露筋”啊、“柱子轴线偏移”啊这类问题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工程常见病。但,这些,都不是小问题。比如“露筋”,对构件的受力性能没有影响,但对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规范规定的保护层厚度25毫米是对应于使用寿命50年来的。保护层小了,甚至露筋了,钢筋外的混凝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碳化”,此时钢筋就开始锈蚀。由于氧化铁的体积比钢大,所以钢筋一锈蚀,混凝土就沿着钢筋裂开,使钢筋锈蚀大大加快,锈到一定程度,结构就失效了。这就是很大的结构问题。至于后两个问题“钢筋大幅偏位的、柱子轴线偏移的”都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的受力(也就是直接减小了计算中的重要参数 h0 ),直接降低了结构安全度。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抗弯安全系数是 1.4 包栝了荷载超载系数、材料不均匀系数、规范允许的施工误差等等因素在内。原则上这是不允许被施工“吃掉”的。换句话说,规范规定钢筋位移允许误差 +-5 是必须好好遵守的,这牵涉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年限的大问题。
    
       露筋是只能补一补,但要注意的是,一般的光用抹水泥砂浆补有作用,但是不能到位,不能保证不降低使用寿命 50 年。应该想法补到保护层的作用不次于 20 厚混凝土。至于钢筋偏位的原因确是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动时导致已成型钢筋位移,但纠正不应该是“到上层楼板时扳一扳”,因为对框架结构来说,柱贴着楼板处是弯矩最大点,这里的钢筋向里位移了,就影响结构受力。所以正确的纠正方法应该是在浇筑混凝土时由值班的钢筋工随时把偏位的钢筋板正。假如当时没做到,混凝土初凝后就不能动了,须待混凝土标号达到起码 50 号以上,再进行钢板或钢筋焊接补强。
  
       我总觉得,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上,开发公司要负主要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建筑公司都是他请来的,当然都要听他的话,买他的帐,拍他的马屁,跟他的指挥棒转。活是他给你的,活干得好不好是他来评价,将来工程款能不能顺利足额拿到手也是他说了算,你敢不听他的?谁都知道,得罪了开发公司,没有你的好果子吃。但是,我们中国偏偏有这样一个规定,工程资料上要有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签字,要这三方负责,而偏偏就不要开发公司的有关人员签字,不要这从开始到最后在任何大小问题上都是一直唱主角、当导演的领导者、业主签字负责。这合理吗?权力最大者最没有责任!也正因此,许多上不了桌子面的事就是在开发公司的导演、纵容或默许下做出来的。
    
     权力应该和责任相对应。
    
     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制定政策的部门好好思索一下。
  
       当然,制定政策的有关人士也许会说,设计、监理、施工是专业人员,当然要他们对工程质量签字负责,项目经理还得终身负责,这是为了加强他们的责任心。而开发公司的人员真正懂技术的不多,大多懂点皮毛而已,又不亲自做工程,不该要他们签字负责。这么想错吗?不错。是个道理。但现实是,我上面说过的,开发公司的人虽然对技术不懂或是不太懂,可他们在现实中是强势者,是什么事都说了算的工程组织者和领导者。说得好听点:外行领导内行。说得不好听点,他们可以为了本公司或本人的利益而利用权力不顾工程质量做出一些不上桌子面的事来。上面所述工程部经理为了挖土方老板的利益而坚不处理断桩的事就是一例。前几年报纸上公开揭露的南京一开发公司非要设计院设计时少用多少钢筋也是典型的一例。而设计、监理、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处于弱势,拍开发公司的马屁犹恐不及,真正为了工程质量而敢仗义执言,甚至敢与开发公司、其他有关人员硬顶的又有几个呢?!能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不错不错的大好人了。工程质量这样差,作为工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就没有责任吗?贪了白贪,搞了不正当的事就白搞吗?他们可以不签字,但前提必须是他们竟竟业业,正正派派,不利用权力搞旁门歪道。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潜规则盛行。建筑行业里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正因此,设计院交代我、监理公司交代他的工作人员都是--搞好关系第一!),现实怎样,大家心知肚明,这里就不去说它了。
    
     现在这样的质量负责规定,在一切都正常运作,没有“潜规则”、没有乱七八糟桌子底下的事的“理想状态”下是可以行得通的。但现实离这样的“理想状态”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如果照此下去,开发公司有领导权和决策权,而没有责任,这是绝对不行的。工程质量是绝对搞不上去的。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大头而已。质量搞上去,是个系统工程啊,需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大家都努力才成!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四,
  
      近些年,贪腐盛行,基建行业是重灾区。在这里,我拣几个说说改革开放后发生在我身边的我所认识的人的一些事。
    
     1984年,我单位(我那时在某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混凝土实验室的一个组长拿了一个混凝土预制构件厂老板的 300 元钱(那时他的月工资也就五十元左右),就给那个老板不合格的预制空心板出了个合格的假试验报告单。后来被建筑公司发现,告到单位上,院里给了他个开除留用发配锅炉房烧锅炉的处分。
    
     1986年,我单位新建办公试验楼,我设计的图纸,另两个同事负责施工。这两人中一位是中专毕业多年的工程师,当时年龄 45 岁左右,管施工;另一位是老瓦工出身的工人,管材料,年龄也差不多 45 岁左右。后来被查出来,建筑公司给了他们每人三千元(那时他们的月工资也是五十元左右),他们都笑纳了。法院各判了他们三年。当然一进监狱,公职就被开除了。出狱后处境有点凄凉,现在不要说退休工资,连社保也都是没有的。
    
     。。。。。。
    
     前几年,我认识的一个建筑设计院已退休的经营科长,六十四五岁了,他的一个老上级很尝识他,叫他到一个他分管的工程上去管材料 ,光水电设备采购就收了人家一百多万回扣,判了十几年。
    
     。。。。。。
    
     去年,一位我非常熟悉的老板跟我说,他接到了四十万平方的安置房工程,他当时就送给了书记和镇长一百万现金。国庆时,书记和镇长各人带了一斤一千六百元的茶叶又上他家来串门了,你猜怎么着,又来跟他讲条件了:利润对半分。
    
     。。。。。。
    
     唉!不说了,太多了,大家心里都有数。这种环境下,工程质量能搞得好吗?!
  
       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三年前我老家拆迁,分给我一套 90 平米的安置房。近来我想装修一下,以后也好去住住。我早就听说,这安置房建造时黑幕不少,但我想,只要结构上不出大问题,将就着能住就算了。黑幕,现在哪里不黑?人家早就跟我说过,塑钢窗的质量很差,我看了看,雨后缝里向里冒黄水(锈了),我也没说话,找人全部换了铝合金窗;铺地板的一量,一间屋地面高差20~30毫米,我跟木工商量着在龙骨上找平。。。。。。都是本乡本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一天,铺地板龙骨的师傅在楼板上打洞时,一不小心居然把楼板打穿了,在我马上跑下去向楼下邻居道歉的时候,师傅用木楔把洞堵上了。不知是为了开脱还是啥,我回来后师傅跟我说,这个楼板太薄了,肯定不够厚度。是吗?我没来得及量一下,他就把洞堵上了。再打一个洞量一下楼板厚度,可无法跟楼下的邻居交代。我只好去找物业。物业推指挥部,指挥部推物业,居然谁也不肯出头,全都往外推。后来,我找到了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的人还是推三阻四的,一口咬定没有问题,但就是不肯打洞量给我看,连图纸也推说没有了,不拿出来。一直到我发火了,他们通过旁人了解了我是什么人,这才答应在第二天会同监理、物业在楼板上又打了个洞。一量,一对图纸:楼板薄了 20 毫米。
    
     凭心而论,现在绝大部分施工单位浇楼板也好,梁柱也好,都没有比图纸标的尺寸大的,都要小一点,但大都只小几毫米,也就是说,在负误差的范围内。做得巧的,就做到负误差的极限。他“偷”了料了,但又在规范的许可范围里,你还真是无话可说。像这样 120 的楼板浇成 100 ,胆子也真大了点。
    
  五,
  
      有网友问, ZF 部门是怎么监管的?不是有质监站,建管处,建管局等等许多监管部门吗。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所见到的、亲历的那些事,看看是怎么监管的。那些这优那优的“优质工程”又是怎么评出来的,质量又怎样。
  
       九十年代初,我被调到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安装管理处当技术科长。刚去没几天,跟一位在市房管局工作的朋友聊起优质工程时,那位朋友直截了当地就说:“什么优质工程,优质工程都是花钱买来的。”说实话,我一走上工作岗位时是在建筑公司,后来调工作后,有不少年很少接触施工现场和建筑公司了。所以猛一听他这话,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你说这种事一点没有不可能,但这么说,绝对是过分了。所以我对他说:“瞎扯,我不信。”他呢,这样回答我:“不信?慢慢你就知道了。”
    
     先来介绍一下我在的这个建管处的组成。建管处主管在本市的外地建筑和安装施工企业。有两个处长,一正一副;下设四个科:秘书、市场、技术、财务。秘书科主管文件起草(主要是起草“处”的文件,各科的文件当然下发时也是以“处”的名义,但由各科起草。)、公章保管、文印打字、司机与小车,以及其他各科业务范围管不到或管不了的杂七杂八事情。市场科主要是三件事: 1,施工单位资质:外地施工企业进市手续啊,企业年审啊,企业资质审查啊,等等。2,发放各工程的施工许可证。3,一些工程的决算审查。技术科主管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工程的质量(质监站是外部监督,建管处是内部控制)和安全(那时还没成立专门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一共二十个人不到,就算二十个人吧。
    
     一到建管处,我就有点奇怪,好像事不多啊。你看各科室,上午有点事,吃过中午饭后,三三两两拉闲呱的,女同志打毛衣的,偷偷看小说的,闭目养神的,打电话瞎聊的,都有。当然也有说声有事出去一趟,偷偷去逛商场或办私事的,不过这确实不多。就是那处长,可能是为了表示官兵无间吧,下午三四点后,也基本上会到各科转转,坐下和大家说说笑笑。二十个人,要管几万人的施工队伍(现在是又翻了几番啦,那时是九十年代初啊),一年有大小将近一千个工程项目呢。技术科除每季度有个安全抽查(一般三天,抽查将近二十个工程,抽查名单早在一周前就文件通知下去的)外,基本上都在家待着不出去,有时简直就是无所事事。管的是施工企业和工地,不上工地知道个啥,管个啥?怪不得有人对我说,你去了个养老的好单位呢。
    
     我也跟科里的同事聊起过,他们是这样回答我的:出去干啥?看什么工程?建筑公司他们自己会管的。处长说了,我们建管处最好只管管发施工许可证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管。
    
     那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这样“工作”?就这样能做好工作?处长怎么说这样的话?
    
     处长是老建管了,从改革开放有外地施工企业进市起,他就当这个建管处长了。我好长时间才明白,他说的“我们建管处最好只管管发施工许可证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管。”真是老处长的为官经验之谈啊!
  
       直白了吧,“我们建管处最好只管管发施工许可证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管。”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只要有建管处这个庙在,就不愁没有来拜菩萨的善男信女,就不愁没有香火。现在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收了人家好处,就得给人家办事。当然,一路绿灯,什么都看见了只当看不见也是给人办事回报的另一种方式。收了人家好处还要成天管头管脚把人管得这不行那不行的成吗?办施工许可证则不在此例,有权,可又得罪不了人。
    
     别看就这么简单的一点点道理,对于我这样的书呆子来说,可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看到和经历了不少事,才算明白了过来。
    
    下面,我就拣印像稍深一点的事说点给大家听。
  
      凭心而论,现在建筑工地的安全措施还是与一本本国家颁发的安全规程的规定相差甚远,但经过这些年的反复工作,比之十几年前确实有了很大改观。
    
     我刚到建管处时去工地看到的最触目惊心的一个场面是,一个七八层的楼房,工人师傅在做外粉,我绕建筑物走了一圈,从上到下居然没有看到一块脚手板,脚手架外缘也没有一块防护网,连防护用的扶手栏杆都没有,除了立杆,就是大横杆和小横杆。粉刷工是站在脚手架的三根大横杆(滑溜溜的竹竿)上在干活。我的天哪,简直就是在玩杂技啊!稍不当心,一脚踩空或脚下一滑就会摔下来。我这在地下站着看的人的心都不由吊了起来。
    
     我报到的第三天,就碰上了例行的全市季度建筑工程安全大检查。说是全市,就抽了十七八个工程,大约只占全部在建工程的百分之二。检查通知一周前就发下去了,检查三天,一天六七只工程,上午去那,下午去那,中午那个工地老板招待吃饭全都安排得地地道道。检查人员一行六人,我是科长,是属于全面看看的那种,没有具体在那方面打分的任务,其余五个人,一个电器、一个脚手架、一个“三宝四口”、一个机械、一个资料,都明确分工负责在表格上打分。每到一个工地,老板、工地安全员都早就在那里笑脸相迎,有的甚至他们公司的经理、公司甚至他们县市驻我市办事处的安全员也在那里迎候。一下车,先迎进办公室,每人面前放上一杯现泡的好茶,然后往每人手里塞一包好烟(起码十几元一包的红塔山,有的甚至是中华)。喝完茶,再上工地转圈打分,打完就上车去下一个工地。
    
     吃饭嘛,不用说,都是比较像样、高档一点的饭店。当然,安排饭的工地一般是做得比较好的,很差的工地是不能吃他们的饭的。
    
     第四天,根据打下来的分,汇总一下,就出来高低了。根据分数,写文件,高的表扬,低得很多的批评。大检查就完成了。
    
     由于检查是大约提前一周通知的,各工地都提早作了准备。去的那一天,有的工地甚至连门里门外的道路都洒上水,扫得干干净净的,真的称得上是“洒扫庭除,以迎宾客”啊。
    
     这第一次,给了我这样的印象:这些被检查的工程能反映出全市工地真正的全貌吗?有代表性吗?提前一周通知,是不是给他们以“加工”的机会?没检查到的工地情况怎样?这样的检查起什么作用?是不是做表面文章走过场?
    
     我看到以前的报表,全市建筑行业每年因工死亡4~5人。
  
       大家都知道,早多少年全国各地就开始了每年层层评定优质工程。建设部的为部优工程,下面是省优工程,再下面为市优工程。当然,评优是一级级往上的,没有市优就不可能有省优,没有省优就别想部优。我们市评优的程序是先由各建筑公司把拟报评的工程报送给各市县驻我市办事处,由各办事处组织人员验收,看能不能报市,通过了的一方面由各办事处报送市建管处,另一方面则要建筑公司针对验收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我们收到报送材料并汇总后,就组织人员去一个个工地进行市优初验,看可以作为市优候选的就提出问题叫工地整改,看过后认为不行的就直接“枪毙”了。那些候选市优的工程经我们汇总后就择日由市评定小组(由市建委、建工局--现在合并为建管局了,和我们建管处各出二三人组成)验收,验收后经过讨论定下来就评为市优工程。
    
     这评优活动,各施工单位是十分踊跃的。因为这一张张优质工程的证书是建筑公司的荣耀和金字招牌,也是以后接活的资本啊!那个业主不希望给自己干活的公司实力强,活干得好,自己既省力又得了好工程!
    
     但这层层评优有一个无法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各级评优验收时只看、也只能看建筑物外表,无法了解建筑结构的真正优劣状况。就像在马路上看人,只评价其人的面貌和穿衣,至于他是否病人,那就天晓得了。我在评定小组开会时提出过这个问题,领导和老人们是这样回答的:相信质监站的资料。往深里想,不这样又能怎样!
    
     我忘不了到建管处当技术科长的第一年,评市优时发生的这样一件事。
    
     下面报上来的报评市优工程的项目汇总后,我就带着有关人员一个个项目去初验了。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一个中学的食堂兼礼堂,工程不大,也就 1500 平米左右。我看了,外墙面砖贴得不大好,有色差,墙面平整度较差,缝宽差的较多,也不大直;室内地面有裂缝等等,但最大的问题是,大跨食堂的每个窗台墙中部都有裂缝。我这个人性子直,又是初到建管处,就直截了当地对陪同的建筑公司经理和他们市办事处主管技术的副主任说:这个工程不行,不能评优。他们一再地跟我商量,能不能先放进候评名单,存在问题他们马上整改修理。我跟他们说,地面、墙面的问题都可整改,花钱多少的问题,但食堂窗台的裂缝是因为食堂这样的结构屋顶荷载集中在窗间墙上,而食堂间距和窗宽又较大,地基沉降不均匀,建筑物没设地圈梁或在窗下设钢筋混凝土小梁所致。这是结构性的裂缝,表面修补无济于事。这个工程的评优资格就这样给我“枪毙”掉了。
    
     这件事过去了,我也没把它放在心上。可是很快地我发现,建工局有一位要员原来跟我关系不错的,突然就生疏了,而且原来办事很好商量的,突然就什么都不好商量了。我很奇怪,但百思不得其解。直至后来那位办事处管技术的副主任又来找我,说是那个被我“枪毙”了评市优资格的食堂工程的建筑公司经理跟建工局那位要员是铁哥们关系,那个建筑公司今年工程很少,能拿出门去的就这一个,但他们今年又一定要上个市优,没工程了,只有一只两百多平米的汽车库小工程了,照例这样的小工程是不能评优的,但没法了,让我能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们报了吧。话说到这里,你说我怎么办?我只好把两只眼都闭上了,让我们科的同志把那只二百多平米的汽车库报为市优候选工程。从此以后,对市优工程的评选我就很少发言了:你知道你反对的那个工程的后台是谁?
  
       评优,评优,我所碰到的最典型的评为省优工程的一例是这样操作成功的。
    
     有个老板,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外地人在我们这城市承包工程的,此人瓦工出身,小学文化,虽其貌不扬,个也很矮,但心眼不少。九零年就买了轿车,给他开车的是原来我市中药厂的一名女司机,三十四五岁,因为中药厂效益不好,濒临倒闭,就没白没黑的给他去当私人司机了。
    
     那天,他坐着那位女司机开的私人轿车来接我们去看他刚完工的一幢市精神病院办公兼病房大楼。六层楼,我们楼上楼下转了一圈,他开口说话了:这只工程怎么样?我打算上个省优工程。我吓了一跳,还要上省优?我老老实实对他说:你看你贴的这外墙面砖,高低不平,色差严重,你看你这屋顶,多处漏水,室内的洗手池也没一个不漏的,都漏到了楼下,房间的墙皮都成啥样了!别的都不说,就凭这两点,你市优都拿不到手的,还省优?!他笑嘻嘻的对我说:只要你不挡,你看我能不能拿到省优。我档?谁不知道他在我市干了这么多年了,路路通,上上下下有的是关系,我不光想档也挡不住,还不知会得罪了哪位大老爷跟我过不去,给我穿小鞋呢。我只好对他苦笑笑,什么话也没有说。
    
     市优,对他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正式检查验收那天,他居然连因为屋顶和洗手池漏水而造成的墙面水印都没刷点涂料盖盖,就领着那些局长什么的上楼看去了,这些问题局长们当然也提出来了,他只是笑嘻嘻地说了句:局长放心,我肯定把它们修好,这事就算完了。市优证书当然给了他了。
    
     省优呢?过不多久,我听说由我们科一位已退休的老人(他过去和省建工局×处的人比较熟)领着,他到省城去了一趟,还把那位虽是一般工作人员但管着跑前跑后安排、整理资料等三十来岁的同志接来专门看了看工程,“指导”了一下需要怎么整改。
    
     由于省优工程规定必须工程竣工后一年才能评定,所以第二年他又照此做了一遍,开着车去省城待了几天,又请那位同志来现场“指导”了一下。
    
     两个月后,省优工程检查组来了,我是陪同,我只在楼下转了转,连楼也没上,更没陪着他们上下转悠,就回来坐在车里打盹。我有什么办法,这样的工程还上省优!
    
     你别说,两月后,省建工局的文件到了我们那里,我市精神病院病房大楼榜上有名。
  
       监理公司在我国兴起大约是1993年的事,这以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由质监站一竿子到底的。
    
     92年左右吧,我市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出了这么一件轰动全市的“大事”。一个新建小区,全是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当然,都是按七度抗震设计的。其中的一栋在竣工验收时,有关各方都看过了资料和工程实体并且马上就要签字时,主管这个工程的质量监督员突然提出:这幢房子的砖墙砂浆标号合格吗?设计标号是100号,就是现在的M10,验收嘛,当然砂浆检验报告也都是全的,符合设计要求的。他提出要从墙上取下一块砖墙送试验室做砌体试验。
    
     这一下,炸了锅。他是这个工程的直管质监员,他当然最清楚这里的名堂了。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他自己监的工程,有问题不是往自己脸上抹黑吗?他为啥要这样做呢?
    
     他为啥要这样做?我在这里就不说了,因为这样的事只有他自己和施工单位他们心里有数,他们不说,旁人只能猜测,不足为凭也。我只说这么一点,那是他们市驻我市的办事处主任(建筑公司的顶头上司)亲口跟我说的:假如这个工程定下来要推倒重来的话,那我就要把里面的内幕说出来。
    
     我现场看了扒开墙皮的砖砌体,砖的质量还可以,凭经验,那砌体砂浆可能也就是10(M1)号,最多25(M2.5)号不到。
    
     市里的日报也登了,没人不知道了。市建委召开了专门的会议研究这事。会上,三分之二的人认为要推倒重来,我和少部分人的意见是钢丝网加固(我过去也处理过这样的问题)。请原设计人员验算了地震抗剪后,最後决定采用钢丝网全面加固。
    
     那位现场质监员是老木工出身,已经大约五十岁了,最后他们单位给他调了一个工作岗位,把他调到新区去了。
    
     我在想的是:有问题需要加固的房子就这么一栋吗?这小区同样的房子七八十栋呢,这建筑公司在这小区承建的也不是这一栋。别的房子怎样,天晓得!
  
       网友说到这些年用的防水材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些亲身经历。
    
     七十年代,为了节约,曾大力推行刚性防水屋面,其做法是在屋面结构层上做 4~5 厘米厚的200 号(现在的C20)细石混凝土,施工时要求密实。为了抵抗混凝土凝固时的收缩应力和气温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混凝土中双向配 4 毫米的冷拔钢丝,间距 200 毫米。混凝土上做 20 毫米厚的 1:2.5 水泥砂浆保护层。每间一条分仺缝,宽 20 ,内填沥青或油膏防水材料,缝上盖 200 宽两毡三油。做得好的,很少漏水。最怕的就是混凝土浇得不密实、嵌缝不实和油毡贴得不好,又只有 200 宽,日子长了边上翘起来与屋面分离后漏水。后来,北京化工三厂出了一种“马牌油膏”和“马牌胶油”,我们就用油膏嵌缝,缝上刷胶油的做法。油膏和胶油的效果怎样?我决定做个实用试验。那天,我和我们技术组的一位同志拿着配好的马牌胶油底油(马牌胶油涂刷时要求一底两面,底油配法为胶油3汽油7,面油配法为胶油7汽油3),来到一块摔断了的三合一预应力屋面板前,这块屋面板面厚25,300号(C30)混凝土制作,施工时不小心摔断了,裂缝清晰可见,在板面上一滴水底下就漏下来。我们把板面擦干净,刚刚刷完一层底油,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过后马上又是烈日当空(时值盛夏啊!)。我想坏了,刚刷完一底就遭大雨冲刷,这底油可能大半是没戏了,还不给冲光了。我和同事跑到跟前一看,底油居然肉眼看不出有损坏的现象。我们在板面四周筑起高四五厘米的档水埂,放上几厘米深的水,钻到板下一看,神了,一点没漏,效果好极了!我们高兴透了,这玩意就是管用啊!一直头疼的刚性防水屋面漏水问题有望这新技术来解决。我们又照说明书刷上了两层面油,继续观察,还用说吗,不会漏的!
    
     这下,我就像找到了灵丹妙药一般,只要是刚性基层漏水,马牌胶油上!但心里还不免有点忐忑不安:耐久性怎样?产品说明书上是说做过抗老化试验的,实用到工程上究竟如何?正好刚设计施工了一座工艺美术大楼,楼正立面设计了一道通长的钢筋混凝土大遮阳板,板上是20厚的防水砂浆抹面。防漏水,我就刷上了马牌胶油一底两度。这时我已调动工作,离开了原单位。但我每年夏天回去一趟,爬上楼去,看看这油面怎样。一年后,很好,面层完整一点没坏,跟底层的黏结也很牢固,没有一点起皮迹象。两年后,原样没动。三年後,爬上去一看,干干净净,突然一点都不剩,全没了!哦,耐久性啊耐久性,它在自然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只有三年!从此,我对这有机化工材料单独用来防水就不信了(掺在水泥里用的除外):当时效果好,耐久性差。
    
     1988年后,我在设计单位画图,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都搞,是不是的就有厂商推销员悄悄凑上来问:“ × 工,搞的哪里的工程啊?用我们的防水材料吧。”
    
     我知道这些厂生产的基本上全是假冒伪劣,每当这时,我就笑嘻嘻的跟他们说:好啊。但请你把你们厂产品的化学成分单子提供给我,并请你们出示耐久性试验报告。每当我说完这两句话,他们就一言不发悄悄地离开了。我知道,用了他们的产品,会有可观的回扣。但是,钱和良心哪个重要?我总觉得,钱是好东西,但做一个人,良心是第一位的,不然还叫人吗?
    
     我在屋面防水上一直还是用两毡三油(三毡四油)无机材料,合格的油毡起码用十几二十年。当然,油毡、沥青假冒伪劣也非常多,有的油毡一撕开,断口是白的,里面一点油都没透进去,这种东西当然用不了几年。为啥不进合格的,那就得问材料采购员了,他们心里最清楚。
  
       招投标,曾被吹捧为根治建设工程发包中腐败情况的灵丹妙药,提倡推行者当然会举出许多外国的实例来证明说: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点小把戏还能难得了以智慧著称于世界的中国人?
    
       你听说过“陪标”这个词吗?这就是对付“招投标”的有效小技俩。比如社会上有个工程,造价1000万,某个施工老板想干,当然他事先就“攻关”做好了业主相关人员工作的(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平时都是拉好关系、打点好了的。有工程来了,当然又会在某个晚上去某些关键人物家中“重点拜访”啦),于是,他就约上另两个老板一块去投标,那两个老板呢,就叫“陪标”。造价1000万,他的予算就做1000万(做1100万不也一样吗?),另两个老板做得多一点(都是串通好了的),或在别的条件上故意做得比他差一点,那在招投标时他不胜谁胜呢?也许有人会说,还有招投标办公室和其他相关人员呢!那更简单了,不总就那几个人吗?早就把他们“摆平”啦!一路顺风!“公正、公平、公开”,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招投标”!当然,“陪标”的也不白陪,工本费会给你的——大多时间根本就不用付工本费:下次我也会给你当“陪标”。
    
       工程开工了,皆大欢喜,第一次拿到工程款后,社会上默认的回扣老板自会按时送上(现在一般行内公认的回扣率是2%,也就是1000万的工程回扣20万)。
    
       你也许会问,那些“陪标”的或新到此地来的老板就那么听话,没有意外?当然有。一个老板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都是一个茅坑一只狗”。也就是说,每个茅坑旁都蹲着一只狗,眼巴巴地看着,只要有新屎掉下来,就会等着去吃:这是他的势力范围,不容旁狗插嘴!野狗来了,打架呗!茅坑外掉下块骨头,群狗争抢呗,狗咬狗而已。谁抢到手都差不多,质量、操作。。。。。。“招投标”,早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
    
       那你说,“招投标”就一点好处没有了吗?不,有:新的小老板一般起不来了,接不到工程。因为你没有那么些早就打点好了的“关系”,(那么多相关的人,没有好处谁帮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小得不起眼的环节就能把你卡死)更因为你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事先送给有关人员去“开道”(至于请吃、请玩,那都是小意思了——胃口一年比一年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你有过硬的在职实权官员后台(我有个朋友,一个工程眼看就要到手,他那当区委书记的后台到点退休了,也就黄了。。。)或业主后台。
    
       就是那么些老板,就是那么些管理人员,早就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铁板一块。
    
       “招投标”,还不如不搞。环节越多,腐败越多,养肥了更多的人罢了。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做什么事关键在做事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坏了,当然就挖空心思做坏事。当官的认为要把权用在正当处,要“为人民服务”,不能谋私利,他就不会去贪;老板认为只能勤劳致富,不能赚昧心钱,他就不会走旁门歪道。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管你有什么规定,我总有办法来对付。
  
       记得过去在网上看到有老板炫耀说,某官贪得不得了,跟在送礼的老板屁股后面转,老板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召来,叫他上哪就上那,叫他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我当时看后觉得不大可能吧,人家毕竟是“官”,能为了钱下贱到那样?!
    
     那一年,那一天,我们下去检查工程,一个老板在跟我们一块吃饭时,也真的说起了,市建工局的书记,我叫他来他包管接到电话就来。见我们不大相信,他马上掏出手机来就要打,说你们不信就真的试试。那位书记我认识,原来是当兵的出身,任一个县级市的武装部长,前两年才调我们建工局当书记的,怎么会到了这个程度!
    
     这位老板,他爸原来是一个乡建筑公司的经理,他呢,初中毕业就学了泥瓦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承包工程的,九十年代初三十五六岁,就已货真价实的身家千万。他说的话,我是信的。从此,这位书记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一落千丈,甚至可说一文不值。这样的“官”,手里的权能不一切为了那些个老板用吗?!过去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又有人说“有钱能使阎王推磨”,这话我信。
  
       92年,我无意中居然抓出了一个部优工程。
    
     还在91年四五月吧,下面报上来的承接到的工程一览表中有一只工程引起了我的注意,十一层的外贸办公楼。我当时就说,这是我们建管处直管施工队伍接到的第一个高层建筑,一定要管好。我说这话的当时,我们科一位已快退休的老同志就说:“管好?你能管得好,我 * 字(他的姓)倒着写。”我看了看他,没说话。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犟,而且在旁人眼里,肯定是属于书呆子的那种。我说了,我真的就去管了。做工程的老板文化不高,初中,原来是瓦工出身的施工员,这是第一次当老板。他挂靠的建筑公司虽说是二级,但缺实没有像样的一个技术人员,连个正规的中专毕业生都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拿出来了,我看了看,是抄抄人家的,实在不像样。没有针对性,连项目都不全,许多重要东西不是没有写就是写错了。我就抽半天时间跟有关人员开了个会,给他们分了分工,谁写什么,怎么写,都说清楚了。实在他们不会写或写不好的我就自己动手写。最后我总成定稿。
    
     正式开工后,我一周去工地一到二次,每次1~2小时。每次去,当然,我的地位在那里,市建管处的技术科长,所以我一到工地,老板和施工员就跟在我后面楼上楼下转一圈。我看到质量和安全问题就马上给他们说,请他们整改好。下次去,如果看到上次说过的问题没改,就盯着他们改而决不放过。
    
     我在工地都是目测,由于我在建筑公司多年,又比较细心,所以看个八九不离十。但这当然绝对不能跟实测数据相比,这只是个大概,没有大问题而已。
    
     据后来那个挂靠公司的经理告诉我,工程老板多次跟他说过,也跟人家说:“谁来都行,就是 * 科别来。”可见他是多么的不喜欢我去工地了。是啊,去了就是挑毛病,还盯着他整改,质量上的和安全上的,整改可都要花钱的啊!不整改呢,又不敢,我有点小权啊。记得最后工程已经竣工验收过了,我到工地去,看到大门口外台阶上贴的意大利进口大理石地面和大厅里的地面是一样高的,没留出高差来,我就叫他们返工。老板求我,能不能不返,我说这样高档的大型公共建筑犯这样的错是不应该的,应当返,不然下大雨时大厅里会进水。他又请业主的基建科长来跟我说情,我只说了一句话:“不返可以,市优工程就别想要了。”最后,还是返了。
    
     我自己心里有数,我这样目测并让他们整改过后,不合格的项目不大会有,估计百分之七十能达到合格,百分之三十能达到优良。我这样做的目的,仅仅只是想,这是我们处接到的第一个高层,又是市里一个高档公共建筑,别做坏了而已。
    
     我没想到,按标准只能是“百分之七十达到合格,百分之三十能达到优良”的工程居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每次市里、省里质量或安全检查,都是我市第一名,在省里也名列前矛。他们建筑公司规定,若是市里检查获一次表扬,驻我市办事处主任就可得到500元奖励,省里检查获表扬,办事处主任就可得到1000元奖励,据说到工程结束,那位办事处主任因这个工程光这项奖金就拿了一万多元。
    
     这个按部颁标准只能是个真正“合格”的工程,居然就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并在竣工一年后,相继获得了省优和部优工程奖。
    
     大家可以想到,别的一般工程,对照部颁标准,真正能评个什么等级呢?
    
     我只是个小科长,去管管这工程,就管好了。大家也可以想到,只要没有私心,真正去管,那么多大官小官和无官但有权的人,能管不好工程吗!
    
     老板得到部优奖的荣誉后,总算对我没有怨言了,当面对我说过两次:“没有你 * 科,就没有我的今天。”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六,
  
       这是我知道的三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前两年的一天,跟人谈起我十年前熟识的一个建筑老板,人说他已破产,我大为惊愕。十年前九十年代中期他三十五六岁时就已有三四百万家产,建筑施工又是稳赚不赔的行当,怎么会破产?!后来有知道内情的人告诉我,他把接工程时送人钱财的事说给人家听了,在这行道,这样的消息传得快极了,以后哪还有人给他工程做?大小都没有了。原来的三四百万呢,他好结交“小姐妹”,人家帮他花完了。
    
       案例二:一个建筑老板(我认识他的)涉嫌行贿,检察部门把他“请”了进去,还把他的手拷在窗棂上两天,受了点苦,但他“骨头”硬,始终就是一句话:“没送人钱财”。好,不承认就没事,过两天自己放出来不说,有个把已招供了的贪官居然也“得益”了,口供在他那里得不到对证,就变成“查无实据”而无罪释放。以后,他的工程多得做不完。谁不想把手里的工程给这样能“让人放心”的人做啊!
    
       案例三:有个疗养院的基建科长,连小老板过年送他的一千块钱过年费都算上,这几年一共贪了五万块钱,不料事发,判了三年,出来时也快到六十岁了。当然,这一来,公职、退休金,全都没了,今后的生活将会相当艰难。前个月工程验收,施工单位照例大摆宴席,据说规格相当高,菜好不说,还多得有好几道菜连动都没人动一下就端了下去。当然,该到的有关人员都到了,大嚼一顿,但就是第一要到的人——疗养院基建科的人一个也没来,不敢来了。
    
       我想了很多,我想得最多的是河北的大贪——李真临死前对惩治腐败的建议。。。。。。
  
  七,
  
       那一年的一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起来,一接,说是一个工地工伤死了一个人。我跟同事交代好,等安全员来上班后叫他通知市公安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后就往工地上赶去了。到工地时还早,但工地老板、办事处安全员等有关人员都早就在那里等着了。我一到就问怎么出的事。老板跟我说,一名民工刚来工地,看着卷扬机#架挺新鲜的,从来没见过啊,就站在四楼井架出料口伸出头去往下看,没成想,吊笼正好从上面下来,一下就把他砸下去,从四楼摔到一楼,就这样摔死了。我还问了问目击者——开卷扬机的和在现场干活的工人,他们也是这样说的。事情很明显,一是工地安全教育没做好,死者不能到井架下去瞭望,二是开卷扬机的没全神贯注。
    
     听完,我就到现场实地查看去了。
    
     一小时后,我回到工地办公室,我们的安全员、公安局治安科长和市劳动局的科长也到了。人到齐了,就开会由老板汇报事情经过。没想到的是,老板这时的汇报居然把死者的死因说成了“自杀”,说是他自己跑到四楼往下一跳。开完会,趁他们上楼看现场的功夫,我就问老板:死因怎么改了呢?他什么都不说,只说一句话:“就是这样的。”我再问问刚才跟我说话的工人,他们也都改口了。
    
     哦,我明白了,“自杀”不就是“活该”吗,谁也没有责任了!就在我上楼的那一小时里,不知受了哪位高人指点,他们统一口径改口了。一个鲜活的小伙子,就这样跳楼“自杀”了。你还别说,只有他们在现场,也只有他们才有发言权呢。
    
     我问,刚才见到的那个开卷扬机的司机呢?老板说是家里来电话有点急事回家去了。很明显,安排他跑了。
    
     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造假,可我能怎么说?出来指证说他们说假话?他们集体改了口,我一张嘴说能有用?再说,我本来也就是听他们说的。
    
     事情就按“自杀”处理了。谁也没责任。
    
     最最可怜的,是死者的哥哥。他在东北解放军里当连指导员,知道这事后马上请假赶过来了。那天,我在办公室,他进来了,神情有点可怜巴巴的。我前两天已经知道他已去过市公安局和劳动局等有关部门,他们都回答他说他弟弟是跳楼自杀的。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科,说他不信他弟弟会自杀,一定另有他因。我请我们科的安全员接待他,我在旁边坐着听。我心里很明白,但我能说啥?!
    
     我看着他神色黯然而又无奈地慢慢走出办公室。。。。。。
  
  八,
  
       一年一度的评定市优工程的时间又到了。这一年,我带了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到我们科里来的小女孩一块去参加市优工程检查。检查还是那样,只看外表,不管也无法管内部结构质量。事情偏偏就这么巧,在看电度表厂的一个多层厂房时,正好它的电梯间因为等着安装货运电梯而里面还没粉刷,小女孩走到那里就进去转了转,一会儿,她跑出来,有点神秘兮兮的一把把我拉进去,指着电梯间的砖墙对我说:“你看这砖墙,砂浆标号肯定不够吧?”她还用一根小木棒在砖缝里轻轻剔了剔,砂子簌簌地往下掉。我看了看,这标号,最多10(M 1)号。但五层的工业厂房电梯间,设计砂浆标号肯定是100 (M10)号。差得也太大了!正在这时,市建委一位刚上任的、也是第一次参加市优工程评定的施工处副处长走过门口,看见我们在里面嘀嘀咕咕、指指点点的,赶紧进来一迭声的问:“怎么了?怎么了?”我知道,这个工程老板可是局长大人的关系户啊,弄不好吃不了兜着走。我一把拉着小女孩一句话不说就走了,把那位新副处长晾在那里了。看得出问题的话 ,你就自己看,自己处理吧。
    
     说实在话,板着脸的话,在机关,你一天都呆不下去!现实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自己能不做丧良心事,就是大大好人啦!
    
       我这么小心,还是得罪了人。得罪的还是顶头上司,我们的处长,还是正处长。
    
     从我到建管处的第二年,我就实行了一个办法,凡 1000 平米以上的项目,除还是照老办法每季度抽查部分工程外,还要求:1, 必须把施工组织设计报上来,我大体浏览一遍,工程较大又写得不好的就抓住不放,该补就补,该重做就重做。2,平时科里人员抽出一切空闲时间,事先不通知的去工地目测检查质量和安全情况,问题大的勒令整改,争取做到每个工地都能去一次。
    
     不管怎么说吧,以前每年工伤死亡4~5人,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死亡人数为0 。
    
     那一次,是例行的季度检查。汽车开到一个工地,这是一个多层住宅小区。我们下来一看,质量不怎么样,但安全更次,简直无法一看。我们检查组里一位临时从下面办事处借来的同志一到现场就大声叫嚷起来了:“这么差啊!这样的工程不处理的话,今后别的工程怎么办!”
    
     检查结束后,我们给这个工程的处理是:1,勒令整改; 2,罚款5000元。
    
     红头文件也印发下去了。
  
       文件下发的第二天,那个工程队所属市(县级市)驻我市的办事处主任找我来了,说了半天,就是一个事:能不能不处罚那个工地。
    
     我这个人他们都知道,不搞旁门歪道那一套。经常有建筑老板和各办事处的头头脑脑问我家住何处,说要去玩玩。我总是这句话回答他们:“不用去。能办的事,我在办公室绝对会给你办的,决不会难为你。不能办的事,你到我家去也没用。”所以说实话,一直到我几年后自己要求调到设计院工作,家里只有一位来访者。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八点多了,我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白天检查质量很差的一个工地的老板和质量员,不知他们在哪里打听到了我家住处找上门来了,身上穿着雨衣站在门口,雨衣上的水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掉,他们进屋什么话也没说,放下两只甲鱼就走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甲鱼我吃了,我不知道他们住哪里,我没空也不能送工地上去。后来我几次要给他们钱,他们死活不要。但处罚呢,我也没改,也不能改。
    
     那位办事处主任真是为那个工地不遗余力,尽了力了,真是说得唇干舌燥的了,但我就是那一句话:“抱歉,没办法。我不处罚他们,旁的工地学样怎么办?再说,文件也下去了,没法改了。”
    
     他只好悻悻的走了。
    
     没想到,过一天,他又来了。说了半天,还是那几句话。最后,见我始终不松口,急了,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处罚他们的话,我会身败名裂,你们处长也会身败名裂的。”一切真相大白了。
    
     尽管他被迫无奈连那样的急话都说出来了,但我还是没松口,也无法松口。
    
     再一天,交罚款的最后期限到了。我看到,下午一吃过饭,处长和我们科里那位质量安全员就匆匆坐车出去了。我知道,上午那个工地的罚款交来,下午他们就赶快去“抚慰”那老板去了。
    
     我装做啥也没看见,啥也不知道。
  
  九,
  
      我想买房子,老婆叫我到附近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房源。那天我提前下班,到离我家不远的**花园去看了看,房价约为 4500 元/平米,在我们这个准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来说,也不算低了,但与旁边隔路相望的另一处在建小区那 5000元/平米比较起来就算是便宜的了,据说这是因为这块地的地价贱一些。但买房除了看房价外,还应该看地段、房型和房子质量啊!
    
       在马路上看,这个大约二十万平米的**花园还是满漂亮的。于是,我停下车,跟看门老头说了说就到里面去看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走近一看那外装修,贴的外墙面砖、抹灰涂料。。。。。。是坑坑洼洼,横不平,竖不直,露着大缝空鼓的。。。。。。比比皆是。在我这个行内人看来,表面质量很差!难看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恐怕时间不用很长,面砖就会脱落,墙面就会渗水~~
    
     而更严重的是:结构质量极差!正在施工的房子是不会让我上去看的,我只好在那些差不多已做好外粉的房子外转转看看。有个人防地下室还没全抹完灰,我走近一看,混凝土浇灌质量不好,多处蜂窝、麻面、还有狗洞;汽车坡道两边二排粗钢筋露着,都已生了暗红色的老锈。转过一个墙角,我看到十层大楼的下面一个转角处还没贴面砖,由于涨模,把鼓出来的混凝土凿去了一层,呵!墙柱的钢筋露出来了!这些钢筋没有了保护层,很快就会生锈烂掉。再看下面,地梁钢筋露出墙面足有五六厘米,要想把外墙做平,这些钢筋非得锯掉不可。钢筋里的里,外的外,一差好几厘米,天知道是怎么绑的!也许是灌混凝土时野蛮施工,钢筋移位后没有复位吧?在墙角一大块砸坏的混凝土处则可以看到,露出的一根主筋保护层起码有五厘米,天啊,钢筋位移2.5厘米,对于20 厘米厚的异型柱来说,抗弯能力降低了将近百分之三十!
     。。。。。。
    
     我逃似的走到大门旁,准备推了自行车走:这样的房子我是不敢买的,白送我也不要。说实话,关键是结构质量差,住在里面不放心,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就是有个去年江西永新那样的小地震(才5.2级,约7度多一点),可能也会出这样那样问题的!(那里最好的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县委办公楼不就因为质量差而在这次小地震中出问题了吗!)但,我刚要出门,我看见一对青年男女手拿两个红色安全帽喜笑颜开地走进门来,向工地走去。看门老头告诉我:这是买了房的人来看房子进度的!看着他们那高兴、幸福样,我心里一阵无限的悲哀:他们可能是倾全家的力量,可能要小心翼翼地给银行打一辈子工,才买了这样一套豆腐房!
  
       但就是这样的劣质房,开发商却拼了命要卖高价,而一些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呢,昧了起码的良心,与开发商勾结在一起,欺骗大众。
    
     前年,我所在城市的晚报发了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大名的“资深”房地产记者。文章大意是说,据市房管局有关人士调查了市内十几个楼盘后得出结论,开发商现已没有多少利润,是在微利运行了。目的十分明确,是想告诉大家:捂紧钱袋的人们,别再观望了,房价不可能再降了,赶快出手吧。
    
     看完文章,我十分生气: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在说谎,欺骗误导大众吗?!我拿起电话,直接给这位记者打了个电话。我告诉她,我是业内人士,我现在工作的这个楼盘是本市数得着的大楼盘,其全部成本(地、室内外建筑、绿化、公司开支。。。。。。)为 2700元/平米,但房价卖到 5000元/平米,你说这是微利还是什么利?!我希望她把有关调查数据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分析分析。她无言以对,只好一推了之,说这是房管局市场处处长提供的情况,你跟他直接联系吧。
    
     对一位女士,我不愿多说啥。但我想,作为一名记者,她应该知道写这样的文章自己该负怎样的责任。
    
     某些媒体和地方政府部门、开发商搞在一起,写不符事实的正式文章(消息、访谈、评论等等)在报刊上发表,利用报刊在人民心目中是党和政府喉舌这一点来欺骗误导民众,从而达到抬高房价,掏空老百姓口袋,为开发商牟取暴利服务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行吧。这些人,良心都让狗吃了!
  
       由于我在建管处采取了尽量争取每个1000平米以上工地至少跑到一次并督促整改质量安全较大问题的工作方法,当时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是见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每天上午到我们办公室来“坐坐”的老板是明显的少了许多,甚至有的“常客”过门而不入,每当这时,我们科里有几个老同志就会笑着对他们叫“来坐坐啊”,那些老板呢,总是笑着回应“啊,好好好,我上那边有点事。”这就过去不来了。有的即使来坐下,也是一会就起身说“忙啊,还有点事要办”而开路走了。当然,内部就有人对我不满了。个别人甚至当着我的面就说:“你看看,过去老板没事也都来坐坐,现在呢,叫也不进来了!”我能说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处长说的“建管处最好质量、安全什么也不管,只管给人办办施工许可证就好了”的话的深意了。
    
     我很明白:我不想要,可人家要啊!
    
     工作和“人情”可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现实下。
    
     左思右想,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公开对科里的同志说,到了工地上,老板请客也好,送礼也好,你们尽管吃,只管收(当然大礼不可收,钱不可收),但我不吃也不收,反正我是“头”,“恶人”我来当,工地做得不好的话,处罚的话我来说。所以,往往到了中午,他们随着老板上饭店吃饭去了,我则一个人在街边找个地方吃碗面条完事(做得好的工地我也一块吃饭,收点小礼品)。
    
     不然,怎么办呢?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
  
       我在建管处待了四年,后来自己要求调到设计院画图去了。朋友们说我:“何必呢,建管处可是朝南坐的地方。”是啊,在那里,什么也不干(那样最好,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希望你这样),奖金照样丰厚,过年过节礼品自然不少。可那算什么呢?我对他们说:“我到设计院去,建筑、结构设计我都熟,奖金不少挣,凭劳动吃饭,照规范画图,谁的脸色也不用看,也不用凡事思前想后的那么难。在建管处,我要拿了人家一万元,晚上保管睡不着,万一东窗事发,可得进去待一年。我在设计院,拿再多奖金,那怕电视台给我放放,我也不怕啊。老了有退休金。要那么多钱干啥?孩子?我觉得林则徐说得对,孩子有出息,他自己会活的很好,不需要你给他留钱,孩子没出息,给他留再多的钱也会败光。”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设计院。
    
     现在在机关待的人,往往一离开机关,“人一走,茶就凉。”人家在大街上碰见你,那怕原来见了你就像见了爷爷一样点头哈腰的,马上装做不认识。但是我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景。一次,一位外市驻我市办事处的头在说到这事时对我说,人家(主要是那些小老板)对我的评价是两个字:“正直”。我说,我处罚过许多老板,他们一定记恨我。他说,他们不恨我,他们理解我,“那是为了工作”。
    
     我回去对我老婆说:得到“正直”这两个字的评价,不虚这一生了。现在社会上是乱,但天下还是正派人多!
    
     我离开建管处后,又过了一年,我们的老处长被就地免职了。那是在春节时,下头方方面面送来的“过年礼金”他一人吞了大头,处里的“百姓”闹起来了,上头就把他“就地免职”,安排他个闲职坐冷板凳等退休去了。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六,
  
       这是我知道的三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前两年的一天,跟人谈起我十年前熟识的一个建筑老板,人说他已破产,我大为惊愕。十年前九十年代中期他三十五六岁时就已有三四百万家产,建筑施工又是稳赚不赔的行当,怎么会破产?!后来有知道内情的人告诉我,他把接工程时送人钱财的事说给人家听了,在这行道,这样的消息传得快极了,以后哪还有人给他工程做?大小都没有了。原来的三四百万呢,他好结交“小姐妹”,人家帮他花完了。
    
       案例二:一个建筑老板(我认识他的)涉嫌行贿,检察部门把他“请”了进去,还把他的手拷在窗棂上两天,受了点苦,但他“骨头”硬,始终就是一句话:“没送人钱财”。好,不承认就没事,过两天自己放出来不说,有个把已招供了的贪官居然也“得益”了,口供在他那里得不到对证,就变成“查无实据”而无罪释放。以后,他的工程多得做不完。谁不想把手里的工程给这样能“让人放心”的人做啊!
    
       案例三:有个疗养院的基建科长,连小老板过年送他的一千块钱过年费都算上,这几年一共贪了五万块钱,不料事发,判了三年,出来时也快到六十岁了。当然,这一来,公职、退休金,全都没了,今后的生活将会相当艰难。前个月工程验收,施工单位照例大摆宴席,据说规格相当高,菜好不说,还多得有好几道菜连动都没人动一下就端了下去。当然,该到的有关人员都到了,大嚼一顿,但就是第一要到的人——疗养院基建科的人一个也没来,不敢来了。
    
       我想了很多,我想得最多的是河北的大贪——李真临死前对惩治腐败的建议。。。。。。
  
  七,
  
       那一年的一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起来,一接,说是一个工地工伤死了一个人。我跟同事交代好,等安全员来上班后叫他通知市公安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后就往工地上赶去了。到工地时还早,但工地老板、办事处安全员等有关人员都早就在那里等着了。我一到就问怎么出的事。老板跟我说,一名民工刚来工地,看着卷扬机#架挺新鲜的,从来没见过啊,就站在四楼井架出料口伸出头去往下看,没成想,吊笼正好从上面下来,一下就把他砸下去,从四楼摔到一楼,就这样摔死了。我还问了问目击者——开卷扬机的和在现场干活的工人,他们也是这样说的。事情很明显,一是工地安全教育没做好,死者不能到井架下去瞭望,二是开卷扬机的没全神贯注。
    
     听完,我就到现场实地查看去了。
    
     一小时后,我回到工地办公室,我们的安全员、公安局治安科长和市劳动局的科长也到了。人到齐了,就开会由老板汇报事情经过。没想到的是,老板这时的汇报居然把死者的死因说成了“自杀”,说是他自己跑到四楼往下一跳。开完会,趁他们上楼看现场的功夫,我就问老板:死因怎么改了呢?他什么都不说,只说一句话:“就是这样的。”我再问问刚才跟我说话的工人,他们也都改口了。
    
     哦,我明白了,“自杀”不就是“活该”吗,谁也没有责任了!就在我上楼的那一小时里,不知受了哪位高人指点,他们统一口径改口了。一个鲜活的小伙子,就这样跳楼“自杀”了。你还别说,只有他们在现场,也只有他们才有发言权呢。
    
     我问,刚才见到的那个开卷扬机的司机呢?老板说是家里来电话有点急事回家去了。很明显,安排他跑了。
    
     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造假,可我能怎么说?出来指证说他们说假话?他们集体改了口,我一张嘴说能有用?再说,我本来也就是听他们说的。
    
     事情就按“自杀”处理了。谁也没责任。
    
     最最可怜的,是死者的哥哥。他在东北解放军里当连指导员,知道这事后马上请假赶过来了。那天,我在办公室,他进来了,神情有点可怜巴巴的。我前两天已经知道他已去过市公安局和劳动局等有关部门,他们都回答他说他弟弟是跳楼自杀的。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科,说他不信他弟弟会自杀,一定另有他因。我请我们科的安全员接待他,我在旁边坐着听。我心里很明白,但我能说啥?!
    
     我看着他神色黯然而又无奈地慢慢走出办公室。。。。。。
  
  八,
  
       一年一度的评定市优工程的时间又到了。这一年,我带了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到我们科里来的小女孩一块去参加市优工程检查。检查还是那样,只看外表,不管也无法管内部结构质量。事情偏偏就这么巧,在看电度表厂的一个多层厂房时,正好它的电梯间因为等着安装货运电梯而里面还没粉刷,小女孩走到那里就进去转了转,一会儿,她跑出来,有点神秘兮兮的一把把我拉进去,指着电梯间的砖墙对我说:“你看这砖墙,砂浆标号肯定不够吧?”她还用一根小木棒在砖缝里轻轻剔了剔,砂子簌簌地往下掉。我看了看,这标号,最多10(M 1)号。但五层的工业厂房电梯间,设计砂浆标号肯定是100 (M10)号。差得也太大了!正在这时,市建委一位刚上任的、也是第一次参加市优工程评定的施工处副处长走过门口,看见我们在里面嘀嘀咕咕、指指点点的,赶紧进来一迭声的问:“怎么了?怎么了?”我知道,这个工程老板可是局长大人的关系户啊,弄不好吃不了兜着走。我一把拉着小女孩一句话不说就走了,把那位新副处长晾在那里了。看得出问题的话 ,你就自己看,自己处理吧。
    
     说实在话,板着脸的话,在机关,你一天都呆不下去!现实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自己能不做丧良心事,就是大大好人啦!
    
       我这么小心,还是得罪了人。得罪的还是顶头上司,我们的处长,还是正处长。
    
     从我到建管处的第二年,我就实行了一个办法,凡 1000 平米以上的项目,除还是照老办法每季度抽查部分工程外,还要求:1, 必须把施工组织设计报上来,我大体浏览一遍,工程较大又写得不好的就抓住不放,该补就补,该重做就重做。2,平时科里人员抽出一切空闲时间,事先不通知的去工地目测检查质量和安全情况,问题大的勒令整改,争取做到每个工地都能去一次。
    
     不管怎么说吧,以前每年工伤死亡4~5人,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死亡人数为0 。
    
     那一次,是例行的季度检查。汽车开到一个工地,这是一个多层住宅小区。我们下来一看,质量不怎么样,但安全更次,简直无法一看。我们检查组里一位临时从下面办事处借来的同志一到现场就大声叫嚷起来了:“这么差啊!这样的工程不处理的话,今后别的工程怎么办!”
    
     检查结束后,我们给这个工程的处理是:1,勒令整改; 2,罚款5000元。
    
     红头文件也印发下去了。
  
       文件下发的第二天,那个工程队所属市(县级市)驻我市的办事处主任找我来了,说了半天,就是一个事:能不能不处罚那个工地。
    
     我这个人他们都知道,不搞旁门歪道那一套。经常有建筑老板和各办事处的头头脑脑问我家住何处,说要去玩玩。我总是这句话回答他们:“不用去。能办的事,我在办公室绝对会给你办的,决不会难为你。不能办的事,你到我家去也没用。”所以说实话,一直到我几年后自己要求调到设计院工作,家里只有一位来访者。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八点多了,我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白天检查质量很差的一个工地的老板和质量员,不知他们在哪里打听到了我家住处找上门来了,身上穿着雨衣站在门口,雨衣上的水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掉,他们进屋什么话也没说,放下两只甲鱼就走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甲鱼我吃了,我不知道他们住哪里,我没空也不能送工地上去。后来我几次要给他们钱,他们死活不要。但处罚呢,我也没改,也不能改。
    
     那位办事处主任真是为那个工地不遗余力,尽了力了,真是说得唇干舌燥的了,但我就是那一句话:“抱歉,没办法。我不处罚他们,旁的工地学样怎么办?再说,文件也下去了,没法改了。”
    
     他只好悻悻的走了。
    
     没想到,过一天,他又来了。说了半天,还是那几句话。最后,见我始终不松口,急了,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处罚他们的话,我会身败名裂,你们处长也会身败名裂的。”一切真相大白了。
    
     尽管他被迫无奈连那样的急话都说出来了,但我还是没松口,也无法松口。
    
     再一天,交罚款的最后期限到了。我看到,下午一吃过饭,处长和我们科里那位质量安全员就匆匆坐车出去了。我知道,上午那个工地的罚款交来,下午他们就赶快去“抚慰”那老板去了。
    
     我装做啥也没看见,啥也不知道。
  
  九,
  
      我想买房子,老婆叫我到附近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房源。那天我提前下班,到离我家不远的**花园去看了看,房价约为 4500 元/平米,在我们这个准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来说,也不算低了,但与旁边隔路相望的另一处在建小区那 5000元/平米比较起来就算是便宜的了,据说这是因为这块地的地价贱一些。但买房除了看房价外,还应该看地段、房型和房子质量啊!
    
       在马路上看,这个大约二十万平米的**花园还是满漂亮的。于是,我停下车,跟看门老头说了说就到里面去看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走近一看那外装修,贴的外墙面砖、抹灰涂料。。。。。。是坑坑洼洼,横不平,竖不直,露着大缝空鼓的。。。。。。比比皆是。在我这个行内人看来,表面质量很差!难看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恐怕时间不用很长,面砖就会脱落,墙面就会渗水~~
    
     而更严重的是:结构质量极差!正在施工的房子是不会让我上去看的,我只好在那些差不多已做好外粉的房子外转转看看。有个人防地下室还没全抹完灰,我走近一看,混凝土浇灌质量不好,多处蜂窝、麻面、还有狗洞;汽车坡道两边二排粗钢筋露着,都已生了暗红色的老锈。转过一个墙角,我看到十层大楼的下面一个转角处还没贴面砖,由于涨模,把鼓出来的混凝土凿去了一层,呵!墙柱的钢筋露出来了!这些钢筋没有了保护层,很快就会生锈烂掉。再看下面,地梁钢筋露出墙面足有五六厘米,要想把外墙做平,这些钢筋非得锯掉不可。钢筋里的里,外的外,一差好几厘米,天知道是怎么绑的!也许是灌混凝土时野蛮施工,钢筋移位后没有复位吧?在墙角一大块砸坏的混凝土处则可以看到,露出的一根主筋保护层起码有五厘米,天啊,钢筋位移2.5厘米,对于20 厘米厚的异型柱来说,抗弯能力降低了将近百分之三十!
     。。。。。。
    
     我逃似的走到大门旁,准备推了自行车走:这样的房子我是不敢买的,白送我也不要。说实话,关键是结构质量差,住在里面不放心,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就是有个去年江西永新那样的小地震(才5.2级,约7度多一点),可能也会出这样那样问题的!(那里最好的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县委办公楼不就因为质量差而在这次小地震中出问题了吗!)但,我刚要出门,我看见一对青年男女手拿两个红色安全帽喜笑颜开地走进门来,向工地走去。看门老头告诉我:这是买了房的人来看房子进度的!看着他们那高兴、幸福样,我心里一阵无限的悲哀:他们可能是倾全家的力量,可能要小心翼翼地给银行打一辈子工,才买了这样一套豆腐房!
  
       但就是这样的劣质房,开发商却拼了命要卖高价,而一些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呢,昧了起码的良心,与开发商勾结在一起,欺骗大众。
    
     前年,我所在城市的晚报发了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大名的“资深”房地产记者。文章大意是说,据市房管局有关人士调查了市内十几个楼盘后得出结论,开发商现已没有多少利润,是在微利运行了。目的十分明确,是想告诉大家:捂紧钱袋的人们,别再观望了,房价不可能再降了,赶快出手吧。
    
     看完文章,我十分生气: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在说谎,欺骗误导大众吗?!我拿起电话,直接给这位记者打了个电话。我告诉她,我是业内人士,我现在工作的这个楼盘是本市数得着的大楼盘,其全部成本(地、室内外建筑、绿化、公司开支。。。。。。)为 2700元/平米,但房价卖到 5000元/平米,你说这是微利还是什么利?!我希望她把有关调查数据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分析分析。她无言以对,只好一推了之,说这是房管局市场处处长提供的情况,你跟他直接联系吧。
    
     对一位女士,我不愿多说啥。但我想,作为一名记者,她应该知道写这样的文章自己该负怎样的责任。
    
     某些媒体和地方政府部门、开发商搞在一起,写不符事实的正式文章(消息、访谈、评论等等)在报刊上发表,利用报刊在人民心目中是党和政府喉舌这一点来欺骗误导民众,从而达到抬高房价,掏空老百姓口袋,为开发商牟取暴利服务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行吧。这些人,良心都让狗吃了!
  
       由于我在建管处采取了尽量争取每个1000平米以上工地至少跑到一次并督促整改质量安全较大问题的工作方法,当时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是见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每天上午到我们办公室来“坐坐”的老板是明显的少了许多,甚至有的“常客”过门而不入,每当这时,我们科里有几个老同志就会笑着对他们叫“来坐坐啊”,那些老板呢,总是笑着回应“啊,好好好,我上那边有点事。”这就过去不来了。有的即使来坐下,也是一会就起身说“忙啊,还有点事要办”而开路走了。当然,内部就有人对我不满了。个别人甚至当着我的面就说:“你看看,过去老板没事也都来坐坐,现在呢,叫也不进来了!”我能说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处长说的“建管处最好质量、安全什么也不管,只管给人办办施工许可证就好了”的话的深意了。
    
     我很明白:我不想要,可人家要啊!
    
     工作和“人情”可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现实下。
    
     左思右想,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公开对科里的同志说,到了工地上,老板请客也好,送礼也好,你们尽管吃,只管收(当然大礼不可收,钱不可收),但我不吃也不收,反正我是“头”,“恶人”我来当,工地做得不好的话,处罚的话我来说。所以,往往到了中午,他们随着老板上饭店吃饭去了,我则一个人在街边找个地方吃碗面条完事(做得好的工地我也一块吃饭,收点小礼品)。
    
     不然,怎么办呢?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
  
       我在建管处待了四年,后来自己要求调到设计院画图去了。朋友们说我:“何必呢,建管处可是朝南坐的地方。”是啊,在那里,什么也不干(那样最好,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希望你这样),奖金照样丰厚,过年过节礼品自然不少。可那算什么呢?我对他们说:“我到设计院去,建筑、结构设计我都熟,奖金不少挣,凭劳动吃饭,照规范画图,谁的脸色也不用看,也不用凡事思前想后的那么难。在建管处,我要拿了人家一万元,晚上保管睡不着,万一东窗事发,可得进去待一年。我在设计院,拿再多奖金,那怕电视台给我放放,我也不怕啊。老了有退休金。要那么多钱干啥?孩子?我觉得林则徐说得对,孩子有出息,他自己会活的很好,不需要你给他留钱,孩子没出息,给他留再多的钱也会败光。”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设计院。
    
     现在在机关待的人,往往一离开机关,“人一走,茶就凉。”人家在大街上碰见你,那怕原来见了你就像见了爷爷一样点头哈腰的,马上装做不认识。但是我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景。一次,一位外市驻我市办事处的头在说到这事时对我说,人家(主要是那些小老板)对我的评价是两个字:“正直”。我说,我处罚过许多老板,他们一定记恨我。他说,他们不恨我,他们理解我,“那是为了工作”。
    
     我回去对我老婆说:得到“正直”这两个字的评价,不虚这一生了。现在社会上是乱,但天下还是正派人多!
    
     我离开建管处后,又过了一年,我们的老处长被就地免职了。那是在春节时,下头方方面面送来的“过年礼金”他一人吞了大头,处里的“百姓”闹起来了,上头就把他“就地免职”,安排他个闲职坐冷板凳等退休去了。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十,   
  
       炎炎夏日,坐公共汽车在马路上驰骋,一幢幢在建的高楼往后闪过,看着那灰白色的混凝土梁柱,我常常想:谁来为它们浇水养护?怎样浇水?你走到工地,问工地施工员,混凝土养护了吗?他肯定响亮地回答你说:当然养护了。也许他还会带着你到工地上,指着一位正拿着皮管在给楼板混凝土浇水的师傅说:他就是我们工地上安排的专门浇水养护工,你看,他不正在浇着水吗!如果你进一步问:梁柱浇水养护了吗?他也会肯定的回答:浇了,一天四次,白天两次,夜里两次。简直无暇可击。但假如你打破砂锅问到底:梁柱表面光溜溜的,存不下水啊,不是随浇随流光了吗?就是那水渍,气温那么高,恐怕要不了几分钟,也一点都见不到了,这样的“浇水”能起到养护混凝土的作用吗?这时,刚才还振振有词的他,可能就不说话了。我不敢说全国各地,但起码我跑过的地方,我见到的工程都是这样。水泥要在一定的湿度下养护,强度才会如期增长,达到预定的“标号”,反之,强度就大大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就承受不了设计荷载。这是建筑业的常识。梁柱又是一幢建筑物的“筋骨”,所有的重量都在它们身上压着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最原始的办法是在构件外包上草包,最简单的办法是“薄膜养生”,就是在构件外贴上一层便宜的塑料薄膜保水。
    
     但,你见几个工地做了?
    
       有人也许又会端出“资料”来说:你看,混凝土标号都是合格的。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每次到工地检查,我都是安排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年青人“看资料”。资料里的“试验报告单”都是合格的(不合格的也不会放进去),但你要知道,这都不是构件混凝土的真正强度,它只是混凝土浇筑时现场抽取的样品做成的“试块”的强度而已。一般来说,这些试块就像自家小孩一样吃的是小灶,放在室内有专人管着(大点的工地还有专门“试验室”),有的还格外开恩,做试块时还加点水泥进去。假如试块都有不合格的话,说实话,这个老板,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标准的 SB 了。一般取样时,监理都会在旁边看着,看它是不是从正在浇筑的混凝土里取出来的(现在的大城市一般都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本身达不到标号的很少了),但实际构件的养护条件和试块的养护条件之差,过问的就不多了。原因很简单:这牵涉建筑成本。虽然塑料薄膜或类似的外用涂刷物很便宜,但整幢建筑的梁柱外表面积量大面广啊,材料、人工费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说,这样做还有后遗症,隔着一层塑料,无法抹灰,光溜溜的,抹上砂浆会掉下来。办法是有,斩毛,但那又要多少人工呢!我见过一个工地是这样处理的,但工作量之大确是惊人。也许有人会说:那就用最原始的办法:裹草包。那材料、人工的花费也是非常的惊人。要真正做好,可能这道工序不赚钱甚至还可能赔点钱。我常跟人说这么一句话:“现在的老板,给你送钱、送两条香烟、一条香烟、一包香烟、一支香烟、还是你给他烟抽,甚至你给他烟他都不抽,分档是十分明白的,一点不会差了。”赔本买卖决不做的。但定额是综合考虑的,不可能每道工序都赚钱。
    
     于是,在文档资料上看着都是“合格”的混凝土标号,因为“养护条件”的不同,在构件上就可能是“不合格”。这就相当于人的骨骼严重缺钙。一有风吹草动,就倒地残废(建筑物可就是倒塌)。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无损检测的办法那么多,检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但我还没见过一宗不是因为出了质量纠纷而去做无损检测的例子。
    
     这样重大的问题,现状又是这样的不如人意,我就弄不明白:建设部为啥不把构件的实际混凝土标号列入常规检测范围(当然,检测中弄虚作假那是另一回事了)。
  
  十一,   
  
       再说说设计。从我的亲身体会来说,虽说设计队伍也有点乱,良莠不齐,图纸质量问题也很多,比起七八十年代来那是差了许多,但还是比施工质量要好。其原因为:1,相对来说,队伍素质要高一点。大部分设计单位(特别是过去的老院)是原来的事业单位,是正规军,制度、人员、风气虽然受现实社会的影响比以前差了不少,但老的一套还在延续,问题不大。有些新的,小的,水平差的,尤其是那些个体私营的设计公司和挂靠“打野鸡”搞地下设计的自知不行,心里没底,那就多加钢筋,还美其名曰:现在施工质量差,不多加钢筋不保险。就像我前文说过的,120的楼板,建筑公司浇成100,薄了20,但一验算,由于钢筋配得多,所以安全度还够。前几年在网上听说南京发生过开发公司要求设计院设计时减多少钢筋的事,但那毕竟不是主流。2,设计人员按比例拿设计费的多少为奖金,不和施工单位一样偷工减料直接就是钱。当然不少单位不少人为了多出图多拿奖金,也是粗制滥造,图纸毛病很多,但一般来说,重要的结构问题不敢马虎,出了大问题,一查,白纸黑字蓝杠杠在那里,赖是赖不掉的,一辈子真的就玩完了。3,建筑和设备的设计人员往往和建设方、施工方、厂商搞在一起,用点材料,拿点外快,但搞结构的则是不多的,所以对房屋结构安全来说影响不大。
    
     当然话又要说回来,我上面说的意思只是说问题没有施工那么大,而且许多问题是粗制滥造造成的,在图纸会审或施工时就能被发现而想法补救改正,并不是没问题。比如我近年当设计院代表的一个工程,建筑和设备就不说了,结构上有的地方下面该有桩的没有画上,有的墙下连梁也忘了加。。。。。。这样的事太多了。到时纠正就是了。
    
     但也有纠正不过来的。比如,就是那个小区,我到任时有好几栋已出地坪了。我一看,长度超规范了,还超了不少,我问院里经办人,他们知道错了,但没法补救了,只好哼啊哈的。我也质问了我市审图中心的副总工程师,审图时怎么没看出来,他也只好支支吾吾的。后来,竣工了,地下室和一层交界处、顶层都出现了温度缝,有的业主闹到要退房。建筑公司呢,修也修的怕了,补好了过两天又裂开~~
    
     但总的来说,因设计错误无法补救而直接危及结构安全的我还没碰到过。
  
  十二,
  
       “桥刚强”,网友们这个名字起的好啊!四川简阳城江上这座桥,已为简阳人民服务了40年。建于1968年,竣工使用是1970年。我也就是那前后参加工作的,当时我被分配在一个建筑公司当技术员,几年后,当公司的技术组长。我在的那个公司,现在是 * 省 * 地级市的市建公司,当时也就1000来人。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全公司质量大检查,到时我领头,几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检查工具和仪器,比如靠尺啊、百格网啊。。。。。。到每一个工地实测,把测得的数据如实记录下来,回公司后和部、省颁标准逐项对照,合格就是合格,优良就是优良。不合格的不用说,坚决返工,没有二话的。就拿工地上最常见的沾灰率(现在叫“饱满度”)来说吧,合格是百分之八十。我们都是到工地按规定随机翻砖,用百格网套上点格数的,数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含糊,没有半点虚假。师傅们砌砖也是严格按“三一砌砖法”操作。我前文说过,当时建的一幢五层旅馆,检查沾灰率,大部合格,但也有的只达到百分之六十几,就硬是把这些不合格墙用大锤敲掉重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建的房屋,少数优良,其余全部都是合格品。我上文说过的我在某大城市建管处工作时亲手抓出来的那个部优工程在那时也就是评个“合格”而已。反过来说,那时我们公司的工程拿到现在来,个个都能评为部优工程。这里面的差距是多么大啊!
    
     那么,那时为什么质量能抓上去呢?1,虽然质量、数量和工人工资都不挂钩,也就是说,干好干坏工资是照拿的,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很吊儿郎当,不负责任或很偷懒的。为什么?天天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呢:我们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干,要为社会主义交出合格工程。劳动有定额,达不到的也不扣工资,但基本上都能达到或超过定额,因为定额本来就是比平均水平稍高一点点,你只要技术上达到中等、不偷懒就行。而且真的是人人争先,自己落后了,不用人说,自己就觉得脸上挂不住,暗暗就会下决心赶上去。2,不管技术人员还是工人,都很钻研业务技术,干啥都是正而八经的。那时最常提的就是“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所以可以说,没有人会在工作上说假话,弄虚作假。
    
     那么你说,这样造出来的工程,能不是“桥刚强”,能不是个个“合格品”吗?!
  
       假,假,假,现实社会里,造假货、卖假货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至于说假话,小菜一碟啊!不是中央领导还说,现今官场上的最大弊病之一就是不说实话吗!当官的都这样,何论小民呢!所以建筑行业里,造假也是家常便饭了,大家也习以为常了。你看那竣工验收会,不也都是走走过场的吗?资料,那是要看的,但只是看看做的是否规范而已,至于最最根本的真实性问题,是没有人提出的。
    
     我亲眼见过,要开验收会了,建筑公司的人在包红包,一个纸包里塞进八百元,几十个红包包好了放在那里备用。一位建筑公司的朋友也亲口告诉我,质监站的某某某在楼梯上对他说,那里那里不好啊(当然都是些外表装饰上的东西,关键的结构情况是看不出来的),他马上掏出一个红包塞进那人的口袋:事情就摆平了。
    
     验收嘛,提点表面小问题(不提一点问题也不行啊,得显出“负责”来啊),拿个红包,中午去好饭店大吃一顿。然后,“再见啊!”
  
       我们建管处下面有两个单位,可以说是老先进了。不管那个工程,不管你是予先通知了去检查还是突然到工地看看,都是那个样。该有的施工安全设施都有,不管是结构还是粉饰质量也都过得去。说不上最好,但没有大的问题,决不偷工减料。我经常去他们那里,他们从没送过我任何大小礼品。我们组织检查时有时安排他们管饭,他们就在单位食堂摆开饭桌招待大家。每次检查,质量、安全,他们的工地总在前列。他们还有一个不同于人家之处,就是对优质工程不是那么“追求”,有了当然好,没有好像也无所谓。不要说“省优”,就是“市优”他们也极少。但他们在我市有很好的信誉,有的是工程做。大家都知道,工程交给他们做,不会出大问题。
    
     他们,是两个外地县级市的国营建筑公司驻在我市的两个工区。
    
     他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但不承包。做好了,项目经理有奖,做不好则罚。还是半“大锅饭”。他们做的工程,结构质量是过得去的,装饰工程也不错。但他们不为了“评优”而多化不少钱把内外装饰做的怎样怎样。
  
      “评优”,不管什么施工单位,当然都感兴趣。人要脸,树要皮,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谁不爱!这其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建筑队(都是个体老板)对此是最感兴趣的。为什么?为了提高知名度,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为了以后接工程方便,能赚更多的大钱。这是“投入产出”里的“投入”一环。在房屋结构上,他们只求能过得去,有关人员和部门能放行就可,但在外装修上,他们可真是下了功夫、可说不惜血本做好的,因为不管哪一级来检查,都是只看外装修,也只能看到外装修啊。所以有时候在创优的这个工程上,假如建设方和建筑公司(得到优质工程称号的老板挂靠在他们公司名下,公司头头和别的老板当然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名誉上的好处)不给他一定补贴的话,他是很有可能要亏本的。正由此,有时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像:同是一个老板做的工程,你到创优工地上看,真是不错,眼前一亮;而走到另一个工地上,可能比一般的还要差,偷工减料,不堪入目!他要在别的工地上更厉害地偷工减料才能找回那个创优工地的“损失”嘛。再说,不光这个,待批的优质工程项目一报上去,等着化大钱吧你。一级级的予验,正式验收的人来,除了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外,哪一批不要吃、喝、拿?还有许多我们不好说也不好问的事,都要打点。哪个人、哪道关卡住了,都可能前功尽弃。这笔帐,还真是没法算。看到这里,你可能对信誉在外,不愁没有工程做的我上文说到的那两个国营外地建筑公司对“创优”不大感兴趣能有所理解了吧。
    
     某位老板的那个工程拿到了“优质工程”证书,特别是“省优”或“部优”,那你看吧,以后这公司不论哪个老板出去接工程,都会打着这块牌子:“我们公司可是做出过某某优质工程的”,并毫不客气地把复印件附在资料里,不明真相或“嫩”一点的建设方就很有可能把工程给他们做了。而老到一点的建设方呢,则会说:你叫那个得优质奖的项目经理(老板)来给我做吧,别人我不要。
    
  十三,   
  
       从小听着远方传来那火车的鸣笛声,有时看着那轰轰隆隆的火车头拉着一长列车厢呼啸而过,后来又在书上知道了发明蒸汽机车的瓦特,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了搞机械。但就是那一点点阴差阳错,让我和建筑这个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2年我十七岁,高中毕业了填高考志愿时,第一张志愿表(全国重点大学)和第二张志愿表(非重点大学)全是填的机械类,我要实现我从小的理想哪。但就在志愿表临交上去的前一天,也不知哪根神经有点错乱,我把第一志愿改了,起先是改成了无线电工程系,后来想想,第一志愿这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排在第一个的系肯定是最好的系啦,我就又改成了土木建筑工程系。至于这土木建筑工程系出来后是干什么的,对于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是真的不知道。表交上去了,当然不能再改,等我知道土木建筑工程系出来后是盖房子的,那个后悔啊!考完了,我天天祈祷,宁愿上非重点,也别去了那个土木建筑工程系。可命运如此,我还是去了。
    
     五年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才真正改变了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别看这个行业粗粗拉拉,既不高精也不尖,可从建筑到结构、到施工、予算,从理论到实践,从农村小土胚房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真是博大精深。一辈子能在某一方面有所造诣就是很不错的了。我也喜欢上了这个行业。
    
     在这个行业,我是小心而又小心,从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我知道,一但大意出错,不是房倒屋塌,就是人命关天。我亲眼见过由于施工员一时大意,没把支撑撑好引起的密置屋架成排倒下的场景;我也亲眼见过几十米高的钢扒杆就因为一根揽风绳上的一个绳卡子没二次上紧而导致的倒塌事故--那么粗大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一砸两段。唐山地震后,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许多部门和单位派了大批人马到唐山调研,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了许多宝贵资料,只要能找到的,我都找来学习、研读。我忘不了,那一年我去长春开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火车路过唐山,我亲眼见到的那一片瓦砾的惨景。建筑,不光是给人提供一个遮风避雨之处,还有个“安”字哪!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建筑质量为何这样差,说来道去是个体制问题,说来道去就是个腐败问题。我不知道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和腐败分子死后会不会进地狱,但我相信,他们绝进不了天国,绝见不了毛主席。他们有了赃钱,极可能会去外国,但,上帝是仁慈的,也决不会让他们上天堂!
  
       在偷工减料里,我认为最厉害的就是灌注桩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内高层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增多,好像一夜之间,就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打桩队。只要你买得起或能想办法租到一台桩机,你就能当老板出去接工程做。由于是隐蔽工程,完工后埋在地下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只要买通有关人员睁只眼闭只眼,你就怎么偷工减料都可,这里的“油水”简直可说是无法想像,一本万利!这些老板有的是泥工出身,有的干脆就是农民。曾有一个老板对我说过:楼压在桩上,桩在泥里埋着,动也不会动,能有个倒?有地托着呢。这也许就是他们胆大包天的根本原因吧。什么摩擦桩啊、端承桩啊、基础沉降啊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确实离得实在远了点。
    
     那一年,我接触了一个24层的住宅工程,其时正在进行灌注桩基础施工。我到现场一看,碎石是最次的那种;黄沙、石子堆上树皮、草根、黄土,什么都有;搅拌机旁倒是立着混凝土配比牌,但那是做做样子的,工地上连台磅都没有,工人随心所欲地往搅拌机里加料;设计混凝土标号 C30 ,现场小搅拌机出来的混凝土一看水泥桨就知道,能达到 C20 就算不错;浇筑现场混乱,有时工人推车不小心,小车倒了,就连泥带混凝土一块铲进车浇下去;我在现场估算了一下,充盈系数可能也达不到。
    
     我发出了停工令。
    
     呵呵,工地连睬都不睬。为啥?业主--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说:埋在地下的,有什么要紧,混凝土总比土硬!这总经理何许人也?董事长的老丈人,当时五十多岁,原来是个当地农民,女婿当了董事长(此人本是当地一小混混,有点黑社会背景,跟银行搞搞关系贷出点款,成立个房屋开发公司,就当上了董事长。)他还不弄个总经理当当!别看他也是西装革履,别的不说,对建筑可是一窍不通。但他是业主,他说了不算谁算?!打桩队就是他的关系进来的。
    
     我有什么办法?--离开。
  
       九几年以前,建筑工程质量是由质监站直管的,那时的质监站,贪腐的事就不少,我在建管处,常能听到比较“正确”的传闻(正告那些想收大礼的腐败官员后备队们:许多老板昨天刚给你送了啥,今天就很有可能在某个场合由于某种原因给某个人说出来的呢,想死无对证是不可能的。呵呵。。。),比如老站长退了,新上去的站长,年轻,喜欢跳舞,老板们就投其所好,常在比较隐蔽的城郊结合部找舞厅找了小姐陪他跳,跳到他老婆找去大闹舞场。。。。。。大约只三四年吧,站长做不成了,牵涉到一宗贿案,被免了。至于塞个红包就把质监员的嘴塞住的事那就太多太平常了,说实话,这都快成了不避人的常事了。但说公平话,那时虽也已出现了不少结构上有危险的劣质工程,但还是比现在好了许多。因为质监员要在质量文件上直接签字的,他对工程质量是有直接责任的。再说质监站是政府部门,谁敢不听!不要说施工单位,就是开发公司见他们也如老鼠见了猫。
    
     可自从行开了监理公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监理公司是开发商请的,开发商想用谁就用谁,监理公司的饭碗在他手里卡着,当然只能听命于他。质监站呢,退到后头去了,日常事务没了,质量文件上也不用签字了,只起监督作用当上了“太上皇”,那你说,有几个真会当“黑脸包公”!于是,开发商一统天下,为所欲为,监理、设计、施工三方都得听命于他,可他偏偏就不用在质量文件上签字,不用对工程质量负责!
    
     是啊,地球上某个“发达国家”是这个体制。我没去过那里,我不知道这一套体制在他们那里效果怎样。但,事实证明,这一套在中国不行!古代不是有个成语故事:橘子只生南国,移栽北方就不行吗,为何我们的建设部就连这个都不懂呢!新中国建国五十多年了,在建设过程中,有不少教训,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好经验,为啥就不拿出来用呢?!
  
       这个帖写到这里该结束了。
    
     遗憾的是:我至今看不到丝毫改观的迹像。。。。。。戏还得演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